謝嘉晟 來源:東南網

東南網-海峽導報11月30日訊(本網記者 謝嘉晟)最近,海南文昌、樂東、昌江和陵水等縣市種植西瓜的瓜農們遇到了揪心的問題:在瓜藤上的喜人小西瓜,怎么也長不大,而且顏色漸漸變黑……經專家鑒定,問題出在西瓜種子上。近5000畝西瓜“今年幾乎絕收”,此事驚動了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
提供種子的是廈門市金博大種苗有限公司。導報記者昨日采訪獲悉,為了支付巨額賠償金,金博大幾個股東四處籌錢,有的股東甚至賣掉了房子。
公司股東賣房籌錢
“剛到銀行轉一筆錢。”昨日,廈門市金博大種苗有限公司的肖建鎮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平靜地說,“明天,還有一筆40萬元的現金要轉。”
已經有快一周的時間了,肖建鎮就奔波于 “籌錢?轉錢”這項工作中。金博大共有6名員工,其中包括3名股東,這幾天,除他留守以外,另外兩名股東一直在海南周旋。
“我們也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情,現在既然已經發生了,我們也不想逃避責任。”肖建鎮表示,為了支付賠償款,有一名股東已經賣掉了房子,但離賠償總數還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支付的賠償款約500萬元,把剛劃轉出去的款項計算在內,截至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幾位股東已經向海南瓜農支付了233萬元的賠償金。
“我們沒有選擇逃避,金博大是一家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是100萬元,本來可以只賠100萬元,然后宣布公司破產了事的。在海南的這單種子生意里,我們的利潤不超過30萬元。”肖建鎮說,“我們希望能盡量彌補海南瓜農們的損失。”
海南省委書記批示嚴查
金博大的巨額賠償與近日刊發在很多媒體頭條的一則“海南西瓜遭遇假種子”消息有關。
消息稱,今年9月,海南文昌和東方市等地瓜農相繼碰到了種植難題:年中種下的西瓜剛開始長勢很好,可在授粉后第九天,發現小瓜仔再也長不大了,而且顏色漸漸變黑……后經專家鑒定,問題出在西瓜種子上。
后經海南農業部門粗略統計,海南有近五千畝的瓜田遇到了同樣的情形。在瓜農們看來,這意味著這一季的西瓜將損失慘重。
民生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在獲知此事后異常震怒,立即批示有關部門進行嚴查,還瓜農們一個公道。
隨后,海南省農業廳指示執法稽查處、種子辦等有關處室抽調人員組成案件督導組,會同工商等部門人員兵分三路趕赴東方、文昌等市縣進行調查。經初步調查,責在三方,一是提供種苗的種子公司,二是銷售給瓜農的嫁接育苗場方,另外就是農民自身的責任。
廈門金博大作為這批西瓜種子的直接供應商,難辭其咎。
種苗嫁接被疑問題所在
“這件事情牽動了很多部門。”廈門市集美區農業局種子管理站的一位人士透露,海南農業廳通過福建省農業廳一級一級往下問責,從市農業局、區農業局,最后就追溯到了批準注冊的這個種子站。
不過,上述人士稱,金博大于去年批準注冊成立,是按照非主要農作物的程序辦理注冊手續的,完全合法。
他進一步透露,事發后,海南省農業廳組織廣西農科院園藝研究所、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中國熱帶農科院品資所等相關單位9名專家進行了田間現場鑒定,專家組的鑒定結果并不認為金博大賣的是假種子,初步懷疑“種子不適合在海南省推廣種植”和“在推廣上存在一些瑕疵”。
于是,卷入此事件的當地種苗場嫌疑最大。據肖建鎮稱,今年年初,金博大曾往海南小范圍賣過同樣的種子進行小面積試種,效果都很好,這才有了后來在海南省大面積的推廣種植。
不過,金博大大批量的種子并沒有直接賣給瓜農,而是先賣給了海南的9家種苗場。
“同樣的種子卻結出不同的果子,二者的區別在于,試種時,瓜農種的是由種子直接發芽的‘實生苗’,而種苗場則全部進行了一次嫁接,然后再以‘嫁接苗’賣給瓜農。”肖建鎮表示,金博大的種子是從河南的一家大型種子公司引入的,之前沒有出過任何問題。
已達成4000畝賠償
導報記者了解到,剛開始,海南瓜農的索賠金額高達2000萬-3000萬元,在專家組給出基本結論后,在當地農業部門的協調下,瓜農們作出了讓步,按2000元/畝的標準賠償,種子公司和種苗場各自承擔一半。
按金博大統計的“4700-5000畝”受災面積計算,金博大為此需向海南瓜農支付的賠償金約為500萬元。
“事實上,這些西瓜并沒有絕收,只是減產而已。”在快結束采訪時,肖建鎮重復強調,“試種時,這個品種的西瓜畝產產量可以達到6000斤,瓜農發現苗頭不對后,有些開始疏于管理,結果畝產只能收獲上千斤,有些并沒有放棄管理的,畝產依然可以保持在3000斤左右。”
眼下,包括金博大法人代表鄭乃水在內的一干人還在海南協調此事,從金博大方面披露的進展來看,目前已與擁有約4000畝瓜田的瓜農達成了賠償協議,余下的還在進一步協調中。賠償款的來源也還在繼續籌措中,很快都將陸續到位。
導報將繼續關注此事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