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黃石日報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黃石日報)(記者 梁堅義 實習生 張軍) “又是種子問題投訴。”14日,陽新種子管理局一行3人奔赴富池鎮沙村進行調查。這是陽新種子管理局接受第108次投訴作出的反映。
有訴必查。至今,該縣種子管理局調處種子糾紛投訴80多起,是去年種子糾紛投訴的兩倍多。
據了解,9月份以來,陽新種子管理局陸續接到農戶投訴,稱稻穗癟粒現象嚴重。該局迅速組織專家展開調查,發現有的田塊稻谷結實率只有50?60,有的田塊只有30。還有的同一田塊,因品種不同,出現結實率不等同的現象。結果得出的結論是,稻谷結實率低是稻谷在抽穗、揚花期遭遇高溫所致,并非種子問題。出現稻穗癟粒現象范圍涉及白沙等7個鎮(區),面積5000多畝,1000多家農戶受災。
陽新種子管理局局長陳新保稱,水稻生長最適宜的氣溫在25℃-30℃,超過這個溫度范圍,水稻生長必然受到影響,尤其在水稻抽穗揚花期。今年水稻抽穗揚花期的氣溫已經超過了35℃,是導致這階段抽穗的大部分水稻結實率低的直接原因。
為何同一塊田,出現結實率不等同現象?陳新保解釋,即使在相同田塊,相同氣候的情況下,不同水稻品種,其抽穗期也會不一致,就會導致不同的結實率。
三溪鎮姜福村村民劉合柏種植的2畝多中稻結實率只有30,而隔壁田塊結實率達到70。劉合柏認為是種子問題,就投訴到陽新縣種子管理局。該局迅速組織人員到田間檢驗,發現稻谷癟粒現象主要是高溫所致,并非種子問題。后在鎮、村、部門的協調下,該農戶迅速收割現有的稻谷,減少了損失。
農業專家及時反應、相關部門釋疑解惑。目前,該縣有3000多畝稻谷結實率低的田塊已經收割,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