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昆明日報

尋甸縣金源鄉以農民增收為突破口,在金源、滄溪、安秧、安豐4個村委會的37個自然村組織1232戶農戶開展玉米制種種植,總面積達到4000畝。預計每畝單產400公斤,每公斤5元,總產值800萬元左右,平均每戶收入6500余元,最高收入達萬余元。如今,金源鄉玉米種成了百姓致富的“金種子”。
金源鄉位于尋甸西北部,是尋甸縣五個扶貧攻堅鄉之一,有農村特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8774人,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29.5%,是典型的少數民族特困鄉。地理海拔從1445米到3294.8米,立體垂直氣候明顯,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
2004年,金源鄉黨委政府與云南農業大學聯合昆明金耕種子公司合作,在當地開展優質高產雜交玉米種子生產項目,運作方式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生產的種子由公司與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合同。當年,該鄉就試種玉米500畝,產值達到200萬元,由當地培育的“金耕”、“耕源”等一系列玉米新品種制種,產量高,品質好,每畝收購價1600?2000多塊錢,農戶獲得較好的收益。
眼下,金源村委會中五里村農民舒興德種植的8畝玉米制種即將進入收獲時節,望著大粒飽滿的玉米棒子,他滿懷喜悅地說,全靠農科干部的悉心傳授,教會了他玉米制種種植技術,他打心眼里感謝。舒興德2004年在政府引導下開始種植玉米制種,在他的帶動下,本村70多戶農戶種植玉米制種走上了致富路。憑借他手中與種業公司簽訂的種植收購合同,每公斤單價5.3元,他家今年僅靠種植玉米制種,就將有1萬多元的收入。玉米制種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嘗到甜頭的農民們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今年該鄉玉米制種的面積一下就發展到了4000多畝,明年預計將擴大到5000畝。種植迅速擴大到金源、滄溪、安秧和安豐四個村委會的37個自然村組織1232戶農戶。
種植制種銷售由政府牽頭為農戶與公司簽訂銷售合同,政府做擔保簽訂訂單,玉米收獲后,不擔心市場的問題,種植利益得到了很好的保障。金源的玉米品種,不僅在省內和國內銷售,而且還遠銷日本及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大大增加了農民的收益,使農民在種植玉米制種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至2009年,金源鄉已累計制種11442畝,為當地群眾帶來1473萬元的收入。
今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旱災,金源鄉受災嚴重,給當地的玉米制種帶來嚴峻的考驗。干旱期間縣政府領導、縣農業局領導及時到現場指導工作,并下拔抗旱經費4萬元,組織抗旱。種植農戶都高興地說:“今年玉米能夠獲得大豐收,全靠政府的支持和幫助啊”。通訊員 馬永烈 馬興有 記者 楊雪煌 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