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稻畝均增產45公斤
紹興早稻超級稻再次顯現威力。近日,市農科院糯稻研究所早稻育種組邀請市科技局、農業局及越城區皋埠鎮相關專家對皋埠鎮上蔣村農戶張柏庭種植的早稻超級稻“惠優1號”進行實割驗收。驗收結果表明,該組合畝產達575.15公斤,較常規品種“金早47”的畝產529.7公斤,增產8.5%。
據了解,2003年市農科院糯稻研究所開始選育“惠優1號”遲熟早秈雜交稻新組合,至今已逾7年。“選育一個好的超級稻新品種,就像大海撈針一樣艱難。”市農科院副院長劉明放告訴記者,幾年來,他和攻關小組成員一起,下海南,進江西,反復挑選適合的水稻父本、母本,進行了上萬次雜交試驗。近年來,這一品種在江西、福建等地進行廣泛的示范種植。結果表明,“惠優1號”具有根部優勢強、生長優勢強、穗部優勢強、節省成本等優點。
2009年,皋埠鎮種糧大戶徐夏土種植2畝“惠優1號”,畝產達610公斤;張柏庭種植1.4畝,平均畝產626公斤。今年,我市早稻受不利天氣影響,產量普遍下降,“惠優1號”能有575公斤的單產,已達到較高水平。
張柏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惠優1號”畝產比“金早47”增加45公斤左右,今年市區早稻谷的收購價為2.44元/公斤,平均每畝能增加收入110元。另外,種植“惠優1號”特別節肥,一畝可少施碳胺25公斤。按每公斤碳胺0.8元計算,每畝能節省成本20元。這樣算來,種植11畝“惠優1號”能增收130元。如果全紹興40多萬畝早稻田都種這只品種,就能增收5000多萬元。
據了解,市農科院將力爭通過明后兩年努力,探索出適合該品種的配套種植方法,并通過浙江省種子審定,使這一品種能夠批量生產,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糧食增收作貢獻。(來源: 紹興網-紹興日報 作者: 記者 秦德勝 實習生 王汀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