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小小的種子可以改變一個大大的世界”。據了解,種子作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農業生產資料,它對糧食增產的貢獻已達25%以上。我市農業科學院在院長、吉東種業公司董事長劉偉的帶領下,樹立了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人才為本向科技要效益”的生存發展理念,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農業人才隊伍迅速擴大,科技創新碩果累累,多個科研項目獲省、市科研成果獎,科技育種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
遼源市農科院于2006年在吉東種業基礎上成立,本著以科研、開發、推廣為載體,以促進成果轉化為核心,走出了一條以龍頭企業帶動為支撐,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之路。他們主要以研究玉米為中心,以山地育種和抗病育種為重點,對水稻、大豆、蔬菜等進行研究,同時做好區域性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強化農業科技人員培訓、農業信息化建設、農業科技項目建設、農業推廣模式創新,著力解決農業生產中的關鍵技術問題,為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從而推進科技興農,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步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遼源市農科院在2006年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種業50強企業,被吉林省政府評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并連續多年獲得多項榮譽。在主業玉米種子市場開發方面,以立足本省輻射全國為指導思想,形成了獨特的營銷網絡,產品主要銷往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陜西、安徽、重慶、湖北、四川、江蘇等地,年經營種子達1000多萬公斤。
創新是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市農科院科研人員不斷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手段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研發速度,提高成果轉化質量,從而打造了“吉東”品牌。目前,吉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審定玉米品種20個,吉東系列玉米品種在遼源市的種植面積已占遼源市玉米播種面積的50%,其具有抗病、高產、穩產的特點,是吉林省玉米育種的生力軍,特別是在晚熟育種、抗病育種、山地育種方面,市農科院處于省內領先地位。多年來,市農科院從一個縣級種子公司發展成為擁有128名專業技術人員、獲得多項省市級科研成果的市級農科院,承擔了國家和省市多項科研課題。隨著種子在糧食增產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加大,玉米科技育種進入了新的時代。市農科院研制開發的玉米新品種“吉東牌”系列已通過吉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其中有兩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從而擁有了自己的知識產權品種。現在“吉東牌”玉米系列新品種每年銷售已超過1500萬公斤,覆蓋面積達450萬畝,單位增加收入達3750萬元,新增利稅總額775萬元,制種農戶增收1500萬元,種糧農戶增收10.5億元。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為單位帶來較高的經濟收益,而且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為縣域經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不斷發展科技創新的同時,市農科院還狠抓內部管理,大力完善人才引進和使用制度,為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實踐空間,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
正如市農科院的負責人所說,在面對種子市場的嚴峻形勢時,要在逆境中不斷發展壯大,堅持自主研發,堅持穩中求發展,堅持質量第一。市農科院今后的工作還是要以加強科技創新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拿出過硬的新品種,才能在未來的種子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大的勝利。(遼源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