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新民市梁山鎮西瓜種子培育戶孫勝卿進入自家“神秘”的種子大棚,他小心地對最新引進的多個西瓜種苗進行田間試驗。
如今在新民市,像孫勝卿一樣“著魔”于小小種子的農民越來越多。有數據顯示,小小的種子已經裂變成一個產值上億元的產業,全國近20萬畝農田播撒著新民產的種子。
西瓜種子每畝收益5萬元
4月20日,記者來到新民市梁山鎮,這里有著面積并不大的優質籽種示范田,20棟溫室整齊排列。“這里種的就是梁山小西瓜,剛剛換代的新品種。種苗剛種下,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就已經開始預約了。”工作人員介紹,別看面積才10多畝,在吉林公主嶺、黑龍江七臺河、河南鄭州等地的瓜地,80%都是它們的后代呢。
溫室大棚里綠油油的小苗剛剛鉆出兩片葉子,看上去和普通瓜苗沒什么區別。“到出售時,差別就大了,”當地西瓜種子培育大戶孫勝卿為記者算了一筆賬:“這里的種子都按"粒"賣,一斤種子能賣近2000元。按一畝地產25斤種子算,畝效益能達到5萬多元。如栽植西瓜是論斤賣,一畝地效益最高也就2萬多元。”
從賣產品到賣技術
新民市梁山鎮、大民屯鎮等地,是沈陽重要的蔬菜、瓜果種植基地。這幾年來,當地農民在嘗到特色種植的甜頭后,開始用現代產業思維來增加產業鏈的含金量。
當日記者在大民屯鎮的蔬菜大棚區,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幾個“神秘”的大棚竟上著鎖。當地農民沈國剛說:“這些大棚都是專家租用的實驗室。種些啥?我都不知道。我只知道,種一樣暢銷的品種,就能抵上幾棚的蔬菜。”僅去年,新民市就先后聘請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沈陽農業大學科研院所專家上百名,推廣特色西瓜、甜瓜、番茄、紫甘藍等新品種50余種,引進名特優新果樹品種100余種。
“小種子”創上億元產值
籽種產業處于農業價值鏈的上游,具有高科技、高效益的特點,是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之一。
新民市蔬菜基地不足百畝的土地上,就培育出伊麗莎白甜瓜、梁山西瓜、無籽西瓜等上百個瓜菜新品種。1公斤瓜菜種子,大約可以種20余畝地。去年,新民市培育蔬菜種子1萬公斤,其中90%以上銷往外地。這就意味著,沈陽培育的優質種子,播撒到全國近20萬畝菜地。
在大民屯鎮花卉示范區內,當地農民聘請技術人員在無菌實驗室里培育“種子”。采用“克隆”技術的花卉育種,可以用一株花育出上百萬株后代,而每一株花苗都可以賣到五六元左右。這樣的高效籽種業,幾乎不能再用“畝產值”的傳統辦法來計算。去年,新民蔬菜瓜果產業僅籽種產業就創產值近億元。( 來源:沈陽日報記者李欣、通訊員吳琳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