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內蒙古晨報(呼和浩特)
本報于4月1日刊發了《哈林格爾鎮12戶菜農遭遇問題種子》一文,報道刊發已經有十多天了,12戶菜農的問題是否得到了妥善解決?昨日記者對此事再次進行了采訪。
家住九原區哈林格爾鎮張三圪堵的菜農武俊生,和其他菜農多次找種子銷售店進行索賠,但是經銷商答應索賠數和菜農所要求的相差甚遠,無奈武俊生和其他菜農又來到了包頭市種子管理站,種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多次召集雙方調解,但是雙方始終沒有達成協議。
起訴沒有被告主體
4月9日,武俊生告訴記者,經過很多次的協調,經銷商一直不答應賠償菜農的損失,只答應退還村民購買種子的錢,再另外每袋種子賠償100元,菜農對此賠償表示不予接受,多次調解無果后,包頭市種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建議武俊生到法院起訴。
武俊生咨詢了全國維權十佳人士之一鄧成和,鄧成和說,當初武俊生和其他菜農購買種子時并沒有和經銷商索要發票或者任何可以證明其確實從其種子經銷店購買了種子的票據,也沒有證據證明經銷商是從山東進的貨,以及山東經銷商是不是從上海惠和種業公司進的貨,所以不能形成被告主體。唯一的辦法就是去國家農業部門進行種子真偽鑒定。
武俊生來到包頭市種子管理站提出對種子進行鑒定時被告知,種子鑒定工作很煩瑣,需要再培育鑒定等等,而且武俊生出了問題的菠菜是不是和自己的種植有關系,包括種植的時間、溫室的溫度控制等等問題不好確定。
4月10日,記者來到了包頭市工商局專業市場分局公平科,針對12戶菜農的問題進行了咨詢,于科長告訴記者,武俊生這12戶菜農發生的問題,只有將種子的真偽進行鑒定,確定其為偽劣產品后,工商部門才可以進行查封。
至今未拿到賠償款
眼看時間一天天拖延下去,蘭貴六村的7戶菜農覺得自己要求賠償無望,便答應了銷售商的賠償金額:退還其購買種子的45元,然后每袋種子賠償200元,簽訂了協議。蘭貴村的龐喜告訴記者,“經銷商不肯答應我們要求的賠償金額,再說我們又該種地了,這樣拖下去我們的損失更大,無奈只好妥協了。”
4月14日,龐喜又打來電話告訴記者,金偉種子銷售店雖然答應了每袋賠償200元,但是至今仍未兌現,老板金偉說現在沒錢,店里經營什么大家可以拿什么,包括種子和化肥等。龐喜講,“就算他沒有現金,他銷售的東西我們可不敢拿,萬一又是假的怎么辦?
剩下的5戶菜農都是武俊生的親戚,他們的種子都是武俊生代買的,共45袋。武俊生的堂弟說,自從種子出了問題后,堂哥四處討說法,經銷商每袋賠償200元大家不能接受,拒絕了在協議上簽字。
4月14日,武俊生的妻子給記者打了電話,稱他們和經銷商達成了協議,經銷商答應45袋種子共賠償11000元,平均每袋種子244元。“沒辦法,我們答應了,因為我們手里沒有購買種子的發票等,很難舉證,律師說如果起訴也不一定能勝訴,我們也想如果起訴估計前期也得花錢,就算勝訴了除去花的錢也得不到多少錢,而且還耽誤我們再次播種,真是太無奈了。”
訴訟結果很難判斷
就哈林格爾鎮這12戶菜農遇到的種子問題,鄧成和說,“農民購買種子時一定索要發票,信譽卡或購物憑證,發票上應注明購買的品種、數量、單價、金額、種子等級等且不得涂改,保管好發票和使用過的種子包裝袋。如果銷售商不能提供發票等票據,要馬上到當地稅務機關進行舉報。
鄧成和講,造成農作物減產的原因有多個,第一就是種子的問題,第二是種植的不當也可能造成產量減少,是多因一果。針對哈林格爾鎮這12戶菜農遇到的種子問題,鄧成和分析,菜農可以委托法院到相關部門進行種子鑒定,可以起訴購買種子的經銷商,也可以投訴種子的生產廠家,既然上海廠家說武俊生等種植的種子是假的,那么上海廠家要進行舉證,打假不是農民的工作。但是苦于農民沒有購買發票等,訴訟結果很難判斷。鄧成和建議種子要到證照齊全的種子經營門店購買,購買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主推品種,未經審(認)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不要購買。要購買包裝種子,不要貪圖便宜而購買散裝種子,而且購買包裝種子時看包裝是否破損,標簽上標注的內容是否齊全。還有一定要注意農作物種子標簽上標注的內容包括:作物種類、種子類別、品種名稱、產地、種子經營許可證編號、質量指標、檢疫證明編號、凈含量、生產年月、生產商名稱、生產商地址以及聯系方式。(本文來源:內蒙古晨報 本報記者張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