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ying)光臨(lin)種(zhong)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來自春耕一線調查連年豐收 農民干勁還足嗎?(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4-04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406
 

來源:新華網

  河南省內黃縣城關鎮東南區大學生村官組成小分隊在幫助困難群眾澆灌小麥。劉肖坤攝

    編者按:一年一度的春耕生產正從南向北漸次展開。我國糧食生產已連續6年增產增收,豐收的背景下糧價怎樣?農民兄弟的干勁還足嗎?受異常氣候影響,春耕備耕遇到哪些困難?農民群眾還有哪些期盼?請看記者從四川、河北、云南等地發回的報道。

  熱情不減

  趕上了種糧的黃金時期,農民把糧食生產看得很重

  眼下,川東丘陵山區雖然春旱橫行,但卻擋不住農民群眾種糧的熱情。

  3月28日,記者踩著干得裂口的土地走進廣安市廣安區棗山鎮安山村,見到的是一幅幅戰天斗地的春耕圖:小麥地套種玉米已經接近尾聲。起伏的紅土地上,被條石裝飾一新、整齊堅固的水渠蜿蜒向山下伸展。當天室外溫度只有11攝氏度,抬石壘渠的農民卻熱得脫光了上衣,鑿石人錘起錘落,“叮當”聲響個不停……“4月中旬就要栽秧了,引水渠得早點修好”,“有水好種糧啊”,現場修渠的村民說道。

  “如今,我們村的農民仍然把種糧看得很重”,安山村黨支部書記周先同接過話茬。據他介紹,近年來,村里糧食連年穩產高產,玉米畝產1100多斤,水稻畝產1200斤。目前,全村的740畝春玉米已基本栽培完畢,750畝水稻田正在抓緊備耕,“雖然青壯年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50歲以上的勞動力,但土地沒有撂荒,塊塊見綠”,周支書說。

  村里的種糧大戶李大元這幾天分外忙碌,他種了12畝田地,有一多半是外出打工戶的。去年,水稻收成上萬斤,玉米收了9000多斤,賣糧收入1.3萬元。有了粗糧,養豬業紅火起來,去年出欄10多頭。豬糞為沼氣提供原料,沼氣反哺糧食地、經果林,由種糧帶來的良性循環讓60多歲的李大元忙得十分開心。周支書補充說,“去年,他兩口子在廣安城里買了套房,加裝修一共甩出去30多萬元,那都是莊稼地里長出來的。”

  在小麥主產區河北,盡管遭遇了低溫春寒,深澤縣留村鄉西內堡村村民宋志良仍然干勁十足。在他看來,這幾年是種糧食的黃金時期,中央惠農政策一個接一個,良種補貼、農資補貼、農機補貼一項接一項,化肥價格逐漸穩定,糧食價格也從每斤6毛錢漲到了9毛錢。所以,他這幾年心氣也挺高,指望著靠種田能多收入一筆。

  “前幾年都豐收了,本打算今年也好好干一把,沒想到趕上異常氣候。”宋志良有些無奈。去年11月,一輪提前到來的強降溫天氣導致小麥比往年提早15至20天進入越冬期;今年春天,氣溫又一直較往年偏低,3月25日,石家莊地區甚至還下了一場春雪。異常氣候兩相疊加,給小麥生產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農技員已經來看過了,說不能再靠往年的耕作慣例,要對小麥進行及早管理。”宋志良小心翼翼地進行清壟摟麥,澆完一遍水后,他又拿起鋤頭,在田里一點點鋤劃。這是農技員教他的,這樣做可以提高地溫,促進小麥生長。

  在云南,歷史罕見的大旱壓不垮農民的種糧積極性。3月27日,記者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采訪時發現,這里到處是已經翻整好的紅土地,農民群眾“等天不靠天”,積極準備大春生產。“現在不整,等到下雨時整就來不及了。”在石林彝族自治縣板橋鎮和鹿阜鎮交界處的龍潭邊,李大姐正踩著沒過膝蓋的淤泥育水稻秧。這片地因為是水浸地無法排水,往年都撂荒了。今年天旱,旱育秧沒法搞,這塊地正好派上用場。

  政策升溫

  價格好、補貼多,農民成了科學種田的“明白人”

  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漲,主要是惠農政策落到了實處。

  “今年國家進一步調高了水稻最低收購價,增加了糧食直補標準和各種補貼,農民種田越來越劃算了。”四川省江油市戰旗場鎮榮華村村民梅先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家自己有4畝多耕地,他又無償轉包了本組外出打工幾戶人家的15畝田。按常年單產計算,今年每公斤稻谷可以多賣出5分錢,僅大春就能增收600多元。

  “這些年,中央對農業的傾斜和補助政策一個接一個,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商品糧基地縣補助、糧食生產大縣補助等等,每一項都觸動著農民的心。在安山村,去年國家對農業的綜合直補,每畝達到了120元。”四川省廣安區安山村黨支部書記周先同說。

  改善農村和農業生產條件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大大提高了農民種糧增收的積極性。近幾年來,廣安大力實施中低產改造、水土保持、土地整理、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等等。安山村前兩年得到國家和各級政府給予的修建地邊蓄水池補助款10多萬元,興建水池16個,農民稱“種地有了放心水”。硬化的水泥路面進院落、連地塊,種地收糧的新型農機具可以從家里開到地頭。如今,廣安農村老人婦女下地也頂得上過去的壯勞力。

  在廣安市農技站站長楊峰看來,農民成了科學種田的“明白人”。據介紹,廣安市各級目前有專業科技人員1500多名,他們分片包干,責任到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手把手教,心貼心幫,成了農民種田的“主心骨”。近幾年,廣安農村普遍實施了水稻旱育秧強化栽培等十大農業種植新技術,推行復合肥、測土配方施肥等等,大面積提升單產效益。棗山村的農民普遍認為,現在種莊稼多了巧干,少了蠻干,干活心里輕松,就想多干點。

  農資保障

  價格穩、供應足、服務貼心,農民吃下定心丸

  今年種子、農藥、化肥價格漲沒漲?貨源充足嗎?

  河北省深澤縣農民宋志良告訴記者,今年化肥價格沒怎么漲,年前一袋80斤的尿素75塊左右,現在也還是這價格。二胺、復合肥的價格也和年前差不多。這讓原先最擔心化肥價格猛漲的他吃下定心丸。

  河北省供銷社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河北省小麥返青晚、苗情差,讓農民用上優質農資,是促使小麥苗情好轉的重要保證。為此,供銷社提前儲備了440萬噸化肥資源,基本能夠保障春耕期間的化肥需求,價格也與去年持平。同時,河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也啟動了“農資打假春苗行動”,加大產品的監督抽查和定期檢查頻次和覆蓋率,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

  “現在村里賣化肥的有好幾家,用的時候只要打個電話,化肥就給送到地頭,既不用提前儲備,也不用家里地里來回倒騰了。”宋志良說,今年不光化肥價格穩定、貨源足,而且這種“電話買肥,送貨上門”的方式,也著實幫他省了不少事。

  在云南石林縣,玉米種子的價格不僅沒有漲,反而落了。“玉米種往年22元一公斤,今年掉到了19元;化肥倒是漲了些,從70元一袋漲到80元”,石林縣蒲草村農民王麗紅告訴記者,因為大家都對能否種玉米沒有信心,所以種子反而掉價了。王麗紅家5口人,20畝地,其中7畝是煙田。今年旱得厲害,她家只買了22公斤玉米種,化肥還沒敢買,怕的是大春作物種不下去用不上。今年,家里已經把7畝煙田理好墑了。“聽說今年煙葉好賣,就是怕移栽不下去”,王麗紅說,煙草由公司統一育苗,但“定根水”還是要自己澆。

  在板橋鎮上的“延豐植保”連鎖店,農資銷售人員李鋮堯印證了王麗紅的話。“銷量最大的玉米種"云瑞6號"、"路單8號"每公斤價格都下降了三四元,化肥價微漲。”但李鋮堯說,只要一下雨,種子價格就會漲上去。他還說,農藥的保質期是兩年,價格變化不大;今年天旱育種困難,明年的玉米種子價格要漲價。板橋鎮副鎮長畢學林告訴記者,鎮上農資供應有保障。“現在老百姓的心里也在猶豫”,畢學林說,玉米到4月底下種,煙苗5月中旬移栽,大家都在看老天的臉色。

  農民期盼

  基層農技服務網絡待健全,小水利政府還要多投入

  3月29日,河北省平鄉縣李楊村村民李承俠遲遲不敢動手:地溫還是很低,澆水會不會把苗凍壞?現在小麥根還沒長好,施肥能不能吸收?這些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讓李承俠很是煩惱。

  氣候異常給河北省的小麥生產帶來嚴重影響。“真希望農技員能夠手把手地教我們,但今年大家都需要指導,農技員在一個地方呆不上1個小時,就要趕到下一個地方去。”河北省深澤縣留村鄉農民宋志良說,今年苗情這么差,要想夏糧豐收,只能靠田間管理。

  其實,面對今年特殊的苗情,河北省所有農技人員都已經緊急行動起來,紛紛深入一線查苗情、查墑情、查病蟲情。“就是要讓技術人員搞好服務,讓老百姓趕緊澆水追肥,奪取豐收還是有希望的。”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段玲玲說。

  “但是,基層農村農技服務網絡還是太薄弱了。”一位基層鄉鎮干部說,由于農技人員與農民之間面對面的零距離技術服務不到位,導致大部分農民在面對今年這場幾十年不遇的小麥凍害時,行動遲緩,造成災情擴大。

  在云南旱區,記者注意到,省、市取消“五小水利”建設項目后,對大部分村組人畜飲水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小塘壩便失去了項目支持,小塘壩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發揮。

  其實,在云南廣大的山區、半山區,“五小水利”(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不僅和人畜飲水息息相關,也直接關乎農業生產。“如果政府發動村民修小水利,村民們愿不愿意干?”記者問王麗紅。她回答,愿意!如果是投工投勞,十天八天都沒問題。石林縣水務局副局長岳勁松則表示,如今村民們的工就是錢,指望以農民投入為主并不現實。

  石林縣圭山鎮黨委書記黃玉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云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光有大型水利工程,水還是到不了老百姓的田間地頭,必須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并舉。“一個30立方米的水窖,夠一個四口之家用兩個月。修這么個水窖,成本在三千七八,這里面包括群眾投工投勞的30個工。真希望國家加大這塊的投入,讓老百姓旱的時候也能吃上水、澆上水。”

  宋志良反映,盡管今年化肥價格比較穩定,但這幾年農資產品價格還是漲得太快,一些肥力強、品質好的化肥價格太高,農民都不舍得用。再加上糧食價格波動也挺大,一進一出,農民對收入就不好估計。如果遇上自然災害,比如今年的春凍或者是旱災,農民辛苦一年,可能不僅賺不到錢,還要往里賠錢。這對農民的積極性是個很大的打擊。(記者劉裕國徐元鋒 彭波) (來源:人民日報)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