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甘肅頻道3月12日電 臨澤縣把玉米制種產業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稅的主導產業,加快標準化生產、產業化開發,打造全國一流的標準化玉米制種基地,使全國50強制種企業有4家落戶臨澤,全國12.5%的玉米種子出自臨澤。
生產標準化
玉米制種產業,一度被臨澤農民譽為增收致富的“黃金產業”。2006年9月,財政部、科技部批準立項的《玉米制種標準化示范及產業開發》項目在臨澤啟動實施,該縣以此為契機,大力推進“金張掖玉米制種基地建設工程”。平川鎮三二村是該縣農技中心、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和靈飛公司聯合建立的七個標準化栽培豐產示范點之一。通過開展土壤普查,推廣化肥深施、秸稈還田、機械深松耕、農肥秋施、葉面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節本增效技術,使示范點玉米制種畝均增產140.58公斤,增收420元。目前,該縣已形成以《臨澤縣玉米雜交制種技術規范》為主的技術規范和標準6項。為了加快玉米制種產業的標準化生產,農業部門聘請專家教授對專業技術干部和制種企業技術骨干進行培訓,專業技術干部和企業技術骨干再進村入社對農民技術骨干和制種農戶實施技能培訓,使制種農戶技術培訓入戶率達100%,玉米產業“公司+基地+標準+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已初步形成。
科研自主化
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最早落戶該縣的奧瑞金種子臨澤分公司,在該縣投資建立了全國一流的組培實驗室,培育出了榮獲第七屆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后稷金象獎??臨奧1號玉米雜交種,完成了玉米親本自交加工項目、玉米種子資源創新項目等10多個,培育出的奧玉系列、臨奧系列等10多個玉米優良品種,以其產量高、抗性強、發芽率高等優勢,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在奧瑞金種子公司的帶動下,綠源、敦煌、長城、禾豐等制種企業科技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兩年來共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玉米新品種12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玉米雜交種生產能力由2005年的41.2%提高到82.6%,單產水平達465.07公斤。
效益最大化
倪家營鄉倪家營村四社農戶宋燕林的22畝承包地連續多年全部種植玉米制種,每年收入都在3萬元以上。靠玉米制種致富的他,利用制種收入養畜、玉米秸稈飼畜,實現了良性互動,養殖牛、羊100多頭,全年家庭人均純收入達5000多元。像宋燕林一樣,全縣95%的制種農戶利用豐富的秸稈資源,養牛、養羊,大力發展畜牧業,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五位一體”生態家園,產生的沼氣照明、做飯,沼渣還田,沼液殺蟲、滅菌,形成了農戶由制種到畜牧、林果增收的致富鏈。玉米制種產業的節水減勞效益也十分突出。據調查,制種玉米比帶田玉米畝均節水200立方、節省勞力6個,全縣25萬畝制種田年減少灌溉用水5000萬立方,減少勞動用工150萬個。另外,種子加工企業上繳稅金占全縣財政收入的八分之一。更令人欣喜的是玉米制種極大地增強了村級集體積累,全縣每年就有300萬元村級組織玉米制種服務費。(記者 王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