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農大種子健康中心召開專題會議,對中心成立兩年來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對中心2010年及未來五年工作計劃進行了認真研究。
種子健康中心成立于2007年12月。自成立以來,種子健康中心始終把加強合作交流作為工作的重點:2008年派代表參加了第二屆國際種子健康與農業發展研討會,成功獲得了3rd SHAD在北京的承辦權;邀請丹麥國際種子健康中心和亞洲種子健康中心專家來訪考察,種子健康中心被認證接納為國際和大區種子健康機構的成員單位。2008年11月,中心舉辦了第二屆種子健康檢測研習班,邀請了國內外專家就國際種子健康檢測研究及合作、種傳植物病原真菌、細菌、病毒的研究進展、種子藥物處理及預防保健技術等專題進行了學術交流、實驗技術培訓和現場參觀,100多名學員參加了研習班并獲得了培訓證書。該中心還聯合中國植病學會種子病理學專業委員會,召開了全國第五屆種子病理學學術研討會。據統計,兩年間,還有10余名師生分別參加了中國植病學會學術年會,進行了口頭報告和墻報展示;4名在讀博士研究生先后赴美國農業部、加州大學Davis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學等地進行學習和合作研究。
據會上介紹,種子健康中心秉承“健康的種子支持健康的作物生產”的理念,重點開展了種子健康檢測、健康種子生產與加工處理技術等研究和推廣工作。兩年來,共培養了碩、博士生10余名,申報獲準水稻種子繁制、健康檢測及加工處理綜合技術集成應用研究及產業化示范等多個研究項目,參與了“番茄潰瘍病菌檢測規程”等相關國家標準的起草和審定工作,并于2009年5月制定了“種子健康檢測操作規程”(第一版);教師和研究生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會議論文集上發表了一批高水平學術論文,并申報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2009年中心聯合國內多家單位,申報的“主要作物種子健康保護及良種包衣增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得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玉米種子傳帶病原真菌檢測及包衣處理防治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得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科技成果獎一等獎。在提供種子健康檢測服務方面,中心完成了共計650余個種子批、1600多項的種子健康檢測任務,涉及多種作物的種傳病原真菌、細菌和病毒的檢測,先后派出專家分赴甘肅張掖、寧夏青銅峽、內蒙烏蘭察布和達茂旗等地,為種子生產技術員和農戶講述病害防治和種子處理技術、進行病害診斷和指導田間防治、現場采樣和實地考察等工作,宣傳種子病理學、種子健康生產與加工技術。
種子健康中心成立至今,始終注重健全制度、科學管理。中心提出了學術委員會組成和運行管理設想得到學科和學院的批準。為滿足種子健康檢測的需要,2009年5月開始,中心在學校上莊實驗站建立實驗室,國外同行專家考察后給予了高度評價;11月又啟動了種子健康中心網站建設,目前已經進入試運行階段。此外,中心作為中國植病學會種子病理學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完成該委員會日常工作。此外,派代表參加了2009年全國種子科學和技術學術研討會并做大會發言,參與了國務院學位辦學科目錄修訂中新增加“種子科學和技術”一級學科的有關論證、設置說明等文字報告的起草和論證工作。
這次專題會上明確,在2010年及未來五年的工作中,種子健康中心將繼續秉承“求真務實、服務生產”的原則,規范設施建設,增強品牌意識,擴大業務范圍,提供一流服務;爭取申報成功具有資質的種子健康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加速申報ISTA和其他國際機構成員實驗室的進程。中心計劃經過五年的努力和創新,建設成為行業或國家級的種子健康中心,打造具備申報農業部和國家科技獎勵成果的項目。同時,種子健康中心將繼續加強與國內外同行的合作,在完善上莊實驗室建設的同時,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的穩定隊伍,為建設成為ISTA成員、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種子健康實驗室而努力。
中心主任李健強,副主任劉西莉、王建華、毛培勝、中心秘書羅來鑫參加了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