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全國種子管理工作會議精神,推進種子管理工作,強化種子市場監管,12月28日四川省農業廳在彭山縣召開全省種子工作會議。各市(州)農業(農牧)局(委)分管局長、種子管理站站長,擴權強縣及部分重點縣種子管理站站長,廳相關處(室、站、中心)、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負責人,部分種子企業,近30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傳達了全國種子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就當前我省種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下一步種子工作的目標、任務和重點措施。同時舉行了“2010年四川省種子執法年”活動啟動儀式。四川省種子站站長羅林明就上述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今年“十一五”計劃將全面完成,在此期間我省種業發展狀況如何?
羅林明:“九五”到“十一五”期間,在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種業基礎得到了明顯改善。目前,已建成和在建部級種子質量檢測中心1個、省級檢測分中心7個;建成5個國家級區試站,1個國家級儲備庫、省級檢測分中心7個;建成5個國家級區試站,1個國家級儲備庫,56個種子加工中心,全省種子企業已擁有倉容40萬平方米,各種機械和食品設備1.5萬余臺(套),資產總值近5億元。目前,我省有省級以上發證的種子企業160多家,總注冊資本14.2億元,占全國的近1/10。其中有農業部發證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13家,有進出口許可證種子企業13家,有進出口許可證種子企業19家,2006年農業部評選的全國種業50強中,四川占5家。目前,我省有各類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100萬畝左右。有“兩雜”(雜交水稻、雜交玉米)制種基地縣40余個。特別是雜交水稻制種面積常年達到35萬畝左右,位居全國前列,并且制種產量高、成本低、質量好,市場競爭力強,除滿足省內用種外,常年還有4000萬公斤以上銷住省外和東南亞等國際市場,省間調劑和出口量位居全國第一。通過近幾年的發展,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的種子企業已初具規模,“川種”已成為構建我省現代農業的重要產業。
在此基礎上,種子質量監督檢驗和市場監管進一步加強,新品種區試、審定和展示示范工作和種子出口市場穩步擴大,秩序進一步規范。
記者:我省正處在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我省種業發展目前面臨怎樣的發展形勢?
羅林明:省政府提出到2012年我省糧食生產能力比現在增加100億斤,而目前我省農業生產基礎依然薄弱,抗災能力不強,耕地、水資源約束日益加劇,自然災害和生物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逐年增大,因此,保持糧食穩定發展的關鍵要靠提高單產,而提高單產的內因是推廣產量高、抗逆強、質量優的新品種,必須依靠良種的有效供給。但從目前的狀況看,我們的品種選育水平有待提高,保證種子數量和質量安全的能力還相對較弱。另一方面,省委、省政府決定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給我們的種子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不但要抓好糧食作物種子的生產、供給和管理,還要認真做好優勢特色經濟作物種種子(種苗)的生產、供給和管理;不但要抓好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雜交油菜種子的生產、供給和管理,還要培育和大力推廣水麥、馬鈴薯、蔬菜、水果、中藥材、煙草等主要農作物優良種子以及經濟作物優質苗木,為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建設現代農業服好務。
近年來,排名世界前幾位的跨國種業公司先后進入我國種子市場,從目前的發展勢頭和國內種子企業的實力分析,將對我國種業家全乃至糧食安全構成巨大的潛在威脅。同時種子管理情況復雜,市場監管難度加大等一些新形勢、新問題,讓我們切實感到肩上的責任大。
記者:目前,種業展面臨新的發展形勢,我省將如何開創種子工作的新局面?
羅林明:開創我省種子的新局面,首先要明確總體要求,圍繞確保糧食安全、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三條主線,全力提供良種(種苗)保障。要堅持“三個著眼于”:堅持著眼于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加強種苗基地建設,促進農民增收;著眼于鞏固和提升川種優勢,加大扶優扶強力度,構建現代種業。確保“四大安全”:品種種植安全、供種數量安全、種子質量安全、種子產業安全。通過努力,鞏固提升“川種”地位,做優做強四川種業,實現我省由種子生產大省向種業強省的歷史跨越。
記者:11月18日,農業部召開了全國種子管理工作會議,宣布2010年為全國種子執法年,對此,我省將采取何種方式實施這一行動?
羅林明:今年種子執法年活動的指導思想是:以推進我省種業發展為核心,以規范企業行為為切點,以完善政策規章為保障,以強化信息調度為手段,通過加大種子執法力度,進一步嚴格市場準入,強化市場監管,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和企業發展環境,確保良種的有效供應和質量安全。
為此,我們將采取的措施:一要清理不合格企業,各級要對所有發證企業進行全覆蓋監管、清理和整頓,并將結果公布。二要整頓種子市場秩序,圍繞種子生產經營行為,開展查品種真實性、品種審定及授權情況、種子質量、種子標簽、轉基因品種、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種子生產經營活動檔案等檢查活動。三要規范品種管理,加強品種區試和審定管理,確保新審定品種與已審定品種有明顯差異,建立品種信息共享機制,落實品種退出制度。四要加大種子宣傳力度,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導向作用,利用報刊等媒體以及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種子執法年的各項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