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正文

《人民日報》:應對沖擊看“三農” 惠農陽光暖鄉村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12-27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330
 

本報記者  朱  雋   顧仲陽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億萬農民享受惠農陽光,倍感保障溫暖的一年。農民也能領“退休”養老金了,農家的危房改造有補貼了,新農合報銷水平又提高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年間,農村民生領域的好事、實事、新事一個連著一個,一項項民心工程順利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駛入快車道,農家的生活越過越舒心。

  農村民生成為擴大內需重要投向

  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近年來,圍繞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中央集中財力優先安排了一大批農民最急需、受益面廣、公共性強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項目,農村教育、醫療、社保等條件都有較大幅度改善。

  當國際金融危機來襲時,我國經濟發展遇到嚴重困難。但是,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高度關注民生。 “三農”是政策組合拳的重要著力點。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讓農民的生活更有保障,擴大內需才有持續的動力。

  去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1000億元投資計劃中,340億元投向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30億元投向基層衛生、計劃生育服務體系、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等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社會事業發展項目。

  中央提振內需的4萬億元投資大單中,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3700億元,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400億元……這些實實在在的大手筆投資都直接惠及“三農”。

  在大幅投入的保障之下,提高農村學校公用經費和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標準,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范圍、提高報銷比例,較大幅度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對返鄉農民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一項項造福農家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顯示出中央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的堅定決心。

  鄉村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今年6月30日,四川省金堂縣高板鎮村民楊玉紅特別高興,她終于在離開東莞5個月后,重新在金堂縣興和鞋廠找到了工作。和她一樣高興的還有100多位返鄉農民工,他們也在這家工廠再次就業。

  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今年年初,約有2000萬左右農民工失去了工作或者沒有找到工作而返鄉。各級政府一方面健全公共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引導農民工有序流動,一方面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在“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拉動下,民生投資項目大量增加,民生設施建設方興未艾,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總量達到15198萬人,比去年底增加1157萬人,第三季度農民工平均月收入提高到了1444元。

  退休后按月領取退休金,以前是城里人的“專利”,今后,農民兄弟也可以過上這樣的生活了。今年全國10%的縣(市、區)開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雖然基礎養老金只有55元,但卻像“貼心小棉襖”,暖了農民的心。目前,全國27個省(區)320個新農保首批試點縣和4個直轄市的試點方案已得到批復,試點工作陸續啟動。

  “土房破屋籬笆院,雞鴨鵝狗臭豬圈”,這是過去很多地區農村住房狀況的真實寫照。農村危房改造繼2008年在貴州先行試點以來,今年中央投入40億元資金擴大試點范圍,旨在改善農村困難群眾生活條件。截至9月上旬,試點省份農村危房改造已開工50.88萬戶,開工率64%;竣工20.8萬戶,竣工率25%。

  作為我國推進醫療保障建設的一個縮影,新農合制度目前已實現全覆蓋,全國參合農民已達8.33億。從2009年下半年起,新農合報銷最高限額達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50%的地區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農民“看病難、吃藥貴”正在逐步緩解。

  今年,對于農村困難群眾來說,也是非同尋常的一年。我國扶貧標準提高到人均純收入1196元,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再加上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扶貧工作進入了開發與救助兩輪驅動的新階段。目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鄉鄉都有了衛生院,行政村村村通上了廣播電視,絕大多數貧困村建立了衛生室。

  為提升農民消費水平,“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對農民購買彩電、電冰箱等指定家電品種和輕型、微型載貨汽車等給予直接補貼。目前,家電下鄉銷售網點已近19萬個,基本覆蓋了全國縣鄉。農村購買力的提高為擴大內需做出了重要貢獻。

  民生改善仍有更多期待

  行走在河南的鄉間,新農村示范村里,一排排農家小院干凈整齊,一條條鄉村柏油路寬闊平坦,新密市上街區西林子村的李大媽動情地說,“做夢也沒想到這把年紀還能享上這么大的福”,她現在最常跟孩子們說的就是“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人民群眾過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要求。日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0年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加大對民生領域和社會事業的支持保障力度。

  展望未來幾年:從2010年開始,全國新農合籌資水平將在1到2年的時間內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今后3年,將有500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得到改擴建;新農保將在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今后12年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一幅惠及農村民生的藍圖令人期待。

  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滯后的局面并沒有根本改觀,改善農村民生仍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未來還需要通過完善各項保障制度,建立長效機制,全面落實加強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等,從根本上改善農村民生狀況。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