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12月8日訊 大河網-河南日報報道: (記者尹江勇)12月7日,記者從省農科院了解到,由該院資環所、信陽市農科所和中國農科院合作選育的紫云英新品種“信紫1號”和“信白1號”日前通過了省種子管理站組織的專家鑒定。這是我國20年來首次認定的綠肥作物品種,填補了我省農業科技的一項空白,對我國綠肥品種選育、生產和利用將產生重要影響。
綠肥即肥料植物,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種植史,上世紀70年代,我省綠肥種植面積最高達上千萬畝。后來隨著化肥大量使用,綠肥生產和研究長期中斷。為了改變濫用化肥帶來的諸多弊端,2008年國家啟動了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綠肥作物生產與利用技術集成研究及示范”項目。由省農科院主持的河南課題首先從綠肥品種資源著手,解決綠肥的實際生產利用問題。
“近年來綠肥應用受到許多國家重視,但種子奇缺。2008年僅紫云英種子出口到日韓的需求量就達20萬噸,市場上賣到8元一斤還有價無市。”該項目河南課題第一主持人、省農科院資環所副研究員劉春增告訴記者,這次選育出的兩個綠肥品種,可在水稻收割前種植,次年5月每畝可收獲約100斤種子,直接經濟收益約400元,紫云英收獲后翻壓入土可節省20%的氮肥投入,并有效地改良土壤品質,恢復耕地肥力,改善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