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華盛頓11月19日電(記者 任海軍)美國研究人員19日宣布,他們已經完成了玉米的全基因組測序工作,這一成果有望用于培育更高產的玉米品種。
來自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亞利桑那大學等機構的150名研究人員歷時4年多完成了這一項目。他們以代號為B73的玉米品種為研究對象進行測序。結果顯示,玉米共有10對染色體,約3.2萬個基因,23億個堿基,是目前已測序的植物中基因數量最多的品種。
測序還發現,玉米基因組中85%的堿基序列是重復的,在玉米的27個自交系中出現了數百萬個基因變異。
項目負責人、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基因組測序中心主任理查德?威爾遜說,完成玉米全基因組測序將使培育更高產、耐熱、耐旱的玉米新品種變得更加容易。相關數據公布在互聯網上后,種子企業和玉米基因專家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尋找其中意的基因。
這項研究成果將刊登在20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
玉米全基因組測序項目始于200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農業部、能源部為這個項目提供了2950萬美元的經費。
玉米是世界主要農作物之一,在很多國家被廣為種植。美國是世界上玉米產量最大的國家,每年約出產2億噸玉米,占世界總產量的4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