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是湖北省鄖縣的老“三大寶”之一,改革開放前曾是農民群眾的主要口糧,常年種植面積20余萬畝,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紅薯已成為重點經濟作物,農產品加工企業紛紛看好紅薯的保健食品開發前景,開展紅薯精深加工。鄖縣研制生產的“鄖特粉絲”和“紅薯花粉”先后獲第一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和第三屆武漢農業博覽會金獎。2008年全縣紅薯種植面積10萬畝,加工紅薯系列產品1000余噸,創產值500余萬元,小小的紅薯日漸做成朝陽產業,不僅豐富了市民的餐桌,而且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增收步伐。為了做大做強紅薯傳統產業,縣委、縣政府、縣農業局多年來致力于高產高淀粉紅薯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工作,支持成立了紅薯研究所,加大人才、技術、資金的投入。經過近年孜孜不倦的科研攻關,成功選育出“香薯70”高產高淀粉紅薯品種。2008年在城關鎮建立紅薯株系圃生產基地,開展品種原有特性保持,提純復壯等繁育工作,2009年試種5畝,經測產驗收,畝產高達1.1萬斤,比豫薯1號等常規紅薯品種增產25%。
該品種薯皮紫紅色,薯肉淡黃色,具有耐低溫,抗病性強,結薯早,結薯集中,薯形美觀,產量高,口感細甜香綿,淀粉含量高等特征,是集鮮食和加工于一身的優良品種,值得大面積推廣。(鄖縣農業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