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田間測定,6個新品系畝產均在600公斤以上,其中最高畝產816公斤
粳旱稻在抗倒性、結實率和產量水平上實現了三大突破。這是日前國內同行專家對省農科院研究員馬占元等選育的粳旱稻超高產品種試驗田進行田間考察、畝產測定后得出的結論。抽測的6個品系田間實測產量均在600公斤以上(生長期內澆2到3次水),最高畝產達到816公斤,實現了超高產目標。
據了解,粳旱稻選育和栽培研究在我國為數不多,河北省的粳旱稻選(培)育工作起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但育成的旱地稻品種一般畝產在350公斤左右,由于產量低、勞動強度大、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目前生產上幾乎沒有種植。同時,由于受水資源短缺的影響,河北省的水稻種植面積已由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380萬畝減少到目前的120萬畝左右。
為改變這一生產狀況,進一步節約水資源,馬占元帶領科技人員通過秈、粳稻和爪哇稻材料遠緣雜交,創制出304個粳旱稻新品系,穩定品系51個,其中15個品系表現出高耐旱、高抗倒伏、穗多穗大的特征。不同品系平均穗粒數194.4-268.4粒,結實率83.3%-92%,與目前雜交稻的產量水平相當,顯示出很大的增產潛力。(河北日報 趙紅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