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魏塘街道長秀村的商品農業科技筍示范區,放眼望去,種植戶梅永明的150畝蘆筍長勢喜人,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梅永明說,明年他打算成立蘆筍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農戶一起種植蘆筍。
近日,記者來到魏塘街道長秀村的商品農業科技蘆筍示范區,放眼望去,種植戶梅永明的150畝蘆筍長勢喜人,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這就是我的‘稻草---蘑菇---蘆筍’循環種植新模式。”梅永明不斷在農業經營方式和理念上尋求突破創新,近年來發展循環經濟并帶領周邊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梅永明說,以往稻草都被焚燒在田里,直到被作為蘑菇的培養料后,這一情況才有所改變。“我自從2007年種植大棚蘑菇后,每年都要向周邊村民收購90萬公斤的稻草和90萬公斤的牛糞,清理該村各條河道淤泥3500噸。”環境污染減少,資源利用效率也得到提高。但60畝的蘑菇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每年產生的100多噸蘑菇廢料無處可用,往往被倒在河里或馬路邊,嚴重影響了周邊環境。
一次偶然機會,梅永明與歐洲客商交流時,得知種植蘆筍既能消耗大量蘑菇廢料,市場前景也很廣闊,這著實讓他興奮了好久,查閱了大量資料后,他在今年引進了美國最新一代的蘆筍種子,利用美國微生物技術進行本土化適應培育、種植及推廣。“我的蘑菇產業園,每年會產生180噸左右的蘑菇廢料,以前一直想著這么多的廢料如果能利用起來就好了,這次種植了蘆筍,這么多的廢料就有了用武之地。”梅永明成立了商品農業科技蘆筍示范區,開始了“稻草---蘑菇---蘆筍”這一循環種植模式的嘗試。7月份,示范區被列為嘉善縣精品農業示范基地、嘉興市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場。
“每年180噸的蘑菇廢料加上從周邊收購來的3000噸豬糞,經過高溫發酵,成了改善土壤土質的有機肥,對蘆筍等農作物的生長也很有好處,今年預計每畝產量能達到2000公斤。”梅永明說,他自制的有機肥里,還添加了蘑菇和蘆筍根部,使養分更加充足。
為了使蘆筍種植、食用菌栽培和農業廢棄物處理有機結合,梅永明特聘請了全國多家農科院所的專家作為基地的技術顧問,并與上海粒粒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銀龍蔬菜集團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11月份蘆筍下市后,基地還將引進西蘭花,現在我種植的蘆筍內銷寧波、杭州、上海三地,外銷澳大利亞,并建起了一條種植---加工---銷售---配送---出口的生產線。”梅永明說,明年他打算成立蘆筍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農戶一起種植蘆筍。(嘉興在線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