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選擇
選擇耐寒性好、抗病、豐產的品種,如:冬玉、美玉、早青一代。
二、育苗
越冬茬西葫蘆播種期一般在9月下旬。選擇腐熟有機肥和肥沃無病土按7:3的比例配制營養土,采用營養缽、紙袋或苗床育苗。播種前先進行種子催芽:將種子放在容器中,倒入55℃溫水后不斷攪拌,當溫度降至30℃時,浸種4~6小時,撈出種子,瀝干水分,在28℃環境下進行催芽,一般36小時左右可出芽。選擇無風的晴天上午進行播種,播前澆足底水,播后覆土1.5~2厘米。為防止苗期病蟲害,覆土后噴施7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播后保持苗床內白天溫度28℃~30℃,晚間加蓋草苫保溫,不低于18℃~20℃,3~5天可齊苗。幼苗出土后及時降低苗床溫度,防止幼苗徒長,苗床溫度白天維持在20℃~25℃,夜間10℃~15℃。真葉開始生長后,可適當提高苗床溫度,白天22℃~28℃,夜間15℃左右。幼苗3~4葉(約10月下旬)時定植,苗齡不可過長,否則成活率低。
三、整地定植
定植前15天高溫悶棚滅菌,悶棚同時用硫磺或百菌清煙霧劑熏蒸,以提高滅菌效果。整地前先澆一次透水,土壤適耕時開始整地,結合整地每畝施用腐熟有機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100公斤,土肥混勻后整平土地準備起壟。行距70~80厘米或大行90~100厘米、小行60~70厘米,株距70~80厘米。
四、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順小行間澆定植水。3~5天緩苗后從小溝澆透水,以后待土地適耕時進行2~3次鋤劃,不能傷苗坨。鋤后整平壟面,在小行間覆1.5米寬的地膜,以后灌水都從膜下進行。緩苗后蹲苗,即一般情況下不澆水,這段生長正處于11月份,要防止陰天溫室高濕、低溫,不利于西葫蘆的生長。
定植后盡量提高溫室內溫度,白天保持28℃~30℃,夜間不低于18℃,緩苗后適當降低溫室內溫度,白天不低于25℃,夜間保持15℃左右。
在植株生長的上方,南北方向拉鐵絲,以備吊蔓。及時疏除老葉,疏葉后及時在葉柄處噴灑農用鏈霉素,防止傷口感染。一般在植株8~9片葉時開始吊蔓。
12月下旬至2月上旬為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節,而日光溫室保溫能力有限,此時西葫蘆進入結瓜期,急需較高溫度,白天一般不放風,使溫室積蓄更多能量,防止夜間溫度過低,白天短時間30℃~35℃的高溫對西葫蘆生長無大礙,對防止夜間低溫有利,草苫要早揭早蓋。
當第一個瓜長到6~10厘米長時,追肥澆水,水量要小,忌大水漫灌。春節后正處于結瓜盛期,追肥15~20天1次,每畝每次追尿素10公斤或復合肥10~14公斤。
隨著天氣轉暖,澆水次數和澆水量逐漸增加,10~15天澆水1次,追肥和澆水交替進行,即1次澆肥水1次澆清水。
溫室一般無昆蟲活動,人工授粉效果又不明顯,因此,通常用20~40ppm的2,4-D每天涂抹當天開放的雌花柱頭,以促進坐瓜。
五、采收
及時采收能提高產量和商品瓜質量,一般瓜長20~26厘米,單瓜重0.2~0.3公斤時采收,一般全生長期單株可采瓜20個左右。
六、植株整理
后期植株下部葉片老化,管理上要及時摘除老葉,解開繩子,將蔓放下來,降低植株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