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6月期間,由于受太平洋副高壓、印度洋暖濕氣流以及西北冷空氣的頻繁影響,重慶多數地區出現了異常的低溫、寡照天氣,給全市玉米生產帶來了不同程度影響,部分地區的玉米出現果穗結實不良的異常現象。7月份以來,市種子管理站陸續接到部分區縣農業部門、種子企業和農戶關于玉米果穗結實異常的情況報告,并組織專家到潼南、長壽、開縣、彭水等地,對玉米果穗結實異常情況進行了考察和鑒定。同時,玉米專委會考察玉米區域試驗期間,也調查了涪陵、萬州、梁平、武隆、黔江、酉陽、秀山等區縣的玉米果穗結實情況。歸納起來,今年玉米果穗結實異常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三種:一是果穗中部或基部結實,其余部位未完成受精過程或未有受精跡象,結實長度不滿果穗全長的三分之一,但結實部位籽粒排列整齊,飽滿度較好;二是缺粒嚴重(俗稱“癩子包谷”),籽粒零星排列在果穗上,結實粒數每穗20-200粒不等;三是果穗完全不結實,包括完全無籽粒、無受精跡象的空穗和結實不滿20粒的果穗。調查發現,在同一地塊的同一品種結實異常表現為以上單一或兩三種表現形式并存的情況,仍有結實完全正常的果穗,結實異常發生率為16.0-45.5%。但是,結實異常的果穗穗軸長度與結實正常的果穗穗軸長度沒有差異,株葉形態及穗部特征基本一致,表明種子純度沒有問題。
玉米具有雄花發育比雌花發育早的特性,雄穗開始分化的時間一般比雌穗早2-3天,雌穗花絲通常在雄穗開花(散粉)后的第2天至第8天抽出苞葉。位于基部的花絲最先抽出,爾后下部、上部花絲依次抽出。在同一果穗上,各個小花著生的部位和花絲生長速率不同,花絲伸出苞葉的時間可相差2-5天,頂部小花分化最晚,花絲最后抽出。玉米雌穗吐絲歷時5-6天,吐絲最集中的時期為吐絲后的前3天。雄穗散粉時間一般約7天,在雄穗開始散粉后3天內完成吐絲的果穗,如果環境條件適宜,則有充足的花粉,授粉結實正常,如果雄穗散粉5天以后才完成吐絲的果穗,往往只能趕上雄穗的尾粉,授粉結實受到一定影響,甚至可能完全錯過散粉期,不能正常授粉結實。綜合分析,今年部分玉米出現果穗結實異常的主要原因有:
一、低溫寡照導致玉米雄雌穗分化發育不同步
玉米從拔節期開始進入穗分化發育過程,穗分化期的最適日平均溫度為22-24℃,溫度低于20℃雌穗分化發育速度明顯減緩,低于18℃穗分化發育停止。據市和有關區縣氣象部門的數據顯示:4-6月平均氣溫比歷年同期偏低0.6-1.5℃,5月中、下旬分別出現兩次降溫天氣,過程降溫3-5℃;日照時數4月份比歷年同期偏少2-5成,5月份偏少4-6成,6月份偏少6-1倍;降水量各地分布不均,部分地區陰雨時間偏長。總體看是低溫、寡照天氣明顯。正值我市低中山區玉米穗分化發育的關鍵時期,期間溫度異常和驟然低溫會使雌穗分化發育暫時停止,而已經超前的雄穗分化發育階段進一步提前,這是導致玉米雄雌穗分化發育不能同步的原因之一。
玉米從雄穗、雌穗分化形成到抽雄吐絲時期對養分的需要也特敏感,在雌穗分化階段,如果光照不足會嚴重影響光合作用進行,阻礙光合產物的形成和積累,從而使雌穗分化遲緩或發育不良,增加未成熟小花數量,甚至造成雌穗畸形或空稈。這是導致玉米雄雌穗分化發育不能同步的原因之二。
由于雄雌穗分化發育不能同步,導致玉米在生理上抽雄和吐絲不協調,即通常所說的花期不遇,影響了果穗正常結實。
二、低溫寡照導致授粉受精不能正常進行
玉米抽雄散粉的日均溫以24-26℃最宜,低于18℃,花藥不能正常開裂,甚至使花粉失去生命力;長期連陰雨會導致雄穗不能正常散粉,雌穗因缺乏足夠的光合產物供應而吐絲不暢,即使吐絲,花絲也易徒長、老化,容易造成花絲授粉不良或不能完成正常的受精過程。今年4-6月,我市連陰雨天氣比常年偏多,日平均溫度比常年偏低,光照嚴重不足,不能充分滿足玉米雄穗散粉、雌穗吐絲和授粉受精對溫度及光合產物的需求,增加未受精小花數量,進而影響玉米的正常開花授粉和受精結實。
三、部分品種對不良環境反應較敏感
從區縣報告的情況看,今年果穗結實異常的品種主要有:鑫引1號、金源66、川單15、黔單15、成單19、晉單42、北育1號等,而其它玉米品種則少有結實異常的報告,說明不同玉米品種的結實性對不良環境條件的反應敏感程度是有差異的。有的品種散粉與吐絲的間隔時間較長,自身存在花期不協調問題,一遇不良的氣候環境便加重了雌雄花期的不協調程度;有的品種是北種南用,對低溫和弱光照的耐受性較差,一遇低溫和弱光照便表現出雌穗發育遲緩,花粉失活,雌小花或花絲敗育、吐絲不暢等現象;有的品種需肥量較大,要求較高和較平衡的肥水管理,一遇肥水條件較差或營養元素失衡便表現出明顯的缺素癥狀,無論存在其中的哪一種情況,都影響雌穗和雄穗的分化發育與形成,最終導致果穗結實異常。
四、部分玉米植株營養不良導致果穗結實較差
在玉米穗期階段(拔節?抽雄散粉、吐絲授粉)缺乏礦物質營養或營養失調,滿足不了玉米生長發育的需要,導致植株發育不良,會出現雌花退化、柱頭變態和花絲敗育,雌穗吐絲相對推遲,致使花期不協調,失去授粉機會,形成果穗缺粒。缺氮葉片葉綠素含量低,會減少光合產物的制造與積累,進而影響雌穗分化發育;缺磷使幼穗分化發育遲緩,抽絲延遲;缺鉀使花絲不能正常受精結實;缺硼會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及光合產物在體內的運轉速率,特別是開花期缺硼,雌穗不能正常發育,一些花絲過早枯萎;缺鋅使抽雄、吐絲延遲,果穗發育不良,會形成禿頂或稀癩子。究其原因,一是土壤本身缺素;二是農民偏施氮肥導致營養元素失衡;三是農民施肥管理不及時。田間調查發現,同一玉米品種在施肥管理水平較高和植株長勢正常的情況下,果穗結實基本正常;而在施肥管理水平較低和植株有明顯缺素的田塊其果穗結實較差。
針對以上導致玉米果穗結實異常的原因,提出以下建議:
一要積極推薦穩妥選用良種。在玉米增產的諸因素中,品種的潛力最大。近年來,我市選育和引進并通過重慶市審(認)定的玉米新品種很多,區縣種子管理部門要認真開展玉米新品種的試驗與展示,做好轄區內主要品種大田表現追蹤調查工作,篩選推薦適應性強、產量穩定的品種,為農民選擇對路品種提供參考。建議農民朋友選用上年或前兩年種植過且表現較好的品種,不要盲目追求品種的新穎性,對新品種先試種后再擴大應用。
二要適期播種。播種期對玉米生長發育影響較大。播種過早則出苗期長,出苗率低,幼苗弱,甚至因低溫冷害而死苗,不利于苗齊苗壯,進而影響群體整齊度,使群體吐絲期持續時間變長,以至于晚吐絲的植株接受不到花粉而形成“稀癩子”或空穗;播種偏晚,溫度較高,出苗和幼苗生長雖快,但雌雄穗分化時間變短,植株較早地進入性成熟期,易形成小穗,穗粒數減少,灌漿期易遭受高溫逼熟,千粒重降低,也會影響產量。我市春播玉米一般在5厘米地溫穩定在12℃以上播種較為適宜。
三要加強栽培管理。(1)加強肥水管理。據調查,農民對玉米施肥普遍存在偏施氮肥的現象,且氮肥用量不斷加大,玉米大面積普遍缺鉀,特別是鋅、硼等微量元素的缺素癥狀比較明顯。建議農民要增施有機肥,化肥以復合肥料為主。一般在4-5片葉時施苗肥;8-10片葉時施拔節肥;16-18片可見葉時施攻穗肥。(2)注意排水防澇。玉米較抗旱而不耐漬,當雨水較多時應深挖排水溝,防止田間積水,力求做到雨停水干。同時加強田間深中耕和雜草防鋤,盡可能降低土壤持水量和田間濕度,增加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生長和土壤養分的吸收利用。(3)注意防治病蟲。一般在苗期用2.5%敵殺死乳油500倍液噴霧兩次,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蟲和葉甲類害蟲對玉米植株的危害;在大喇叭口期用3%克百威顆粒劑點心可有效防治玉米粘蟲和螟蟲對玉米的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是大小斑病、紋枯病,高山區偶有絲黑穗病發生,近年來彎孢菌葉斑病、灰斑病、南方銹病也有局部發生。目前,對于這些玉米病害基本沒有特效藥可以防治,最有效的辦法是在發病初期人為將病葉或病株帶出田間進行焚燒,以防進一步傳播。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防治玉米病蟲害切忌使用有機磷藥劑,因為玉米對有機磷反應敏感,一旦施用會使玉米植株發生畸形生長。
四要人工剪苞和去除無效穗。在雨水較多,光照不足的年份,一些品種特別是果穗苞葉較長或苞葉包裹較緊的品種,由于缺乏足夠的光合產物供應,往往會出現吐絲困難,可以用剪刀剪掉苞葉頂部(約2?3厘米),以利花絲快速吐出。玉米一般靠主穗獲得產量,在肥水供應充足時,玉米植株除上部的主穗外,其下的第二、第三果穗也可能發育,但通常吐絲較晚,一般不能正常受精成熟,易形成無效穗,應及早除去,把節省下來的養分集中供給主穗。
五要隔行去雄,加強人工輔助授粉。在雄穗剛剛抽出頂葉尚未散粉時進行隔行或隔株去雄,可以減少植株水分和養分消耗,改善玉米上部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光合效率,降低倒伏和倒折。同時,在雌穗吐絲期間連續進行2~3次人工輔助授粉,可以顯著提高玉米的結實率。
各級農技服務部門要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在生產關鍵時節要及時深入田間,指導農民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