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 Cylas formicarium (Fabricius)屬鞘翅目,錐象科。別名 甘薯小象、甘薯小象甲。分布在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 寄主 成蟲寄主有甘薯、砂藤、蕹菜、五爪金龍、三裂葉藤、牽牛花、小旋花、月光花等,幼蟲寄主主要是甘薯、砂藤的粗莖和塊根。 為害特點 成蟲在田間或薯窖中嗜食薯塊,在受害薯內潛道中殘存成蟲、幼蟲和蛹及排泄物散出臭味,無法食用,損失率30%一70%。 | |
|
|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5?7.9mm,狹長似蚊,觸角末節、前胸、足為紅褐色至桔紅色,余藍黑色,具金屬光澤,頭前伸似象的鼻子,復眼半球形略突,黑色;觸角末節長大,雌蟲長卵形,長較其余9節之和略短,雄蟲末節為棒形,長于其余9節之和,前胸狹長,前胸后端1/3處縮入中胸似頸。鞘翅重合呈長卵形,寬于前胸,表面有不大明顯的22條縱向刻點,后翅寬且薄。足細長,腿節近棒狀。卵乳白色至黃白色,橢圓形,殼薄,表面具小凹點。末齡幼蟲體長5?8.5mm,頭部淺褐色,近長筒狀,兩端略 |
|
小,略彎向腹側,胸部、腹部乳白色有稀疏白細毛,胸足退化,幼蟲共5齡;蛹長4.7?5.8mm,長卵形至近長卵形,乳白色,復眼紅色。 防治方法 (1)嚴格檢疫、防止擴散。(2)甘薯收獲后,清除有蟲薯塊、莖蔓、薯拐等,集中深埋或燒毀。(3)實行輪作,有條件地區盡量實行水旱輪作。(4)及時培土,防止薯塊裸露,注意選用受害輕的品種和地塊。.(5)化學防治。①藥液浸苗。用50%殺螟松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濕薯苗1分鐘,稍晾即可栽秧;⑥毒餌誘殺。在早春或南方初冬,用小鮮薯或鮮薯塊、新鮮莖蔓置入50%殺螟松乳油500倍藥液中浸14?23小時,取出晾干,埋入事先挖好的小坑內,上面蓋草,每667m250一60個,隔5天換1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