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科技 » 正文

小麥稈黑粉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8-03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533
 

    癥狀 主要為害小麥莖、葉和穗等。當株高0.33m左右時,在莖、葉、葉鞘等部位出現與葉脈平行的條紋狀孢子堆。孢子堆略隆起,初白色,后變灰白色至黑色,病組織老熟后,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即孢子。病株多矮化、畸形或卷曲,多數病株不能抽穗而卷曲在葉鞘內,或抽出畸形穗。病株分蘗多,有時無效分蘗可達百余個。

    病原 Urocystis tritici KOrn小麥條黑粉菌,異名Urocystis agropyri (Preuss) Schrot.屬擔子菌亞門真菌。病菌冬孢子圓形或橢圓形,褐色,大小12?16×9?12(μm),由1?4個冬孢子形成圓形至橢圓形的冬孢子團,褐色,大小35?40×18?35(μm),四周有很多不孕細胞,無色或褐色。冬孢子萌發后形成先菌絲,頂端輪生3?4個擔孢子。擔孢子柱形至長棒形,稍彎曲。該菌存有不同專化型和生理小種。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冬孢子團散落在土壤中或以冬孢子粘附在種子表面及肥料中越冬或越夏,成為該病初侵染源。冬孢子萌發后從芽鞘侵入而至生長點,是幼苗系統性侵染病害,沒有再侵染。該病發生

與小麥發芽期土溫有關,土溫9?26℃均可侵染,但以土溫20℃左右最為適 宜。此外發病與否、發病率高低均與土壤含水量有關。一般干燥地塊較潮濕地塊發病重。西北地區10月份播種的發病率高。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如北京5號、阿勃、矮豐1號、矮豐2號。換用無病種子。(2)土壤傳病為主的地區,可與非寄主作物進行1?2年輪作。(3)精細整地,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凈肥,適期播種,避免過深,以利出苗。(4)土壤傳病為主的地區提倡用種子重量0.2%的40%拌種雙或0.3%的50%福美

雙拌種。其他地區最好選用種子重量0.03%有效成分的20%三唑酮或0.015%?0.02%有效成分的15%三唑醇等內吸殺菌劑拌種,具體方法參見小麥腥黑穗病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