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簡訊 » 正文

玉米的穗粒數與產量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5-07-18  來源:土專家  瀏覽次數:384
 

      玉米穗粒數的多少,取決于雌穗分化的總小花數,受精的小花數以及受精后的小花能否發育成有效粒數。

      玉米雌穗分化的總小花數是穗大粒多的基礎,其數目多少主要取決于品種的遺傳特性,一般早熟品種較少,每穗600朵左右,中熟品種較多800朵左右,晚熟品種900雜左右,最大穗可達1100朵。栽培措施和環境條件對每穗花數影響較小,對每穗粒數影響很大。雌穗的總小花數包括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兩種,一般完全花占總花數的85-95%,不完全花占5-15%。完全花實際上是平方米單穗的“潛在粒數”。在發育正常的完全花中,絕大部分受精結實(90%左右),還有一小部分未受精小花,約占總小花數的5-10%。

      受精后的小花,一部分發育正常形成產量稱為有效籽粒,另一部分在生長育過程中,先后停止生長而癟縮形成敗育籽粒。敗育粒的數量變化很大,可由幾粒到幾百粒,這是影響穗粒數的主要因素。

      敗育籽粒發生的位置主要在果穗頂部,少數分散在正常粒之間。敗育粒、敗育花和未受精花一起構成了果重的禿頂。敗育粒發生的時間,據王忠孝觀察主要發生在抽絲至抽絲后24天,尤以抽絲至抽絲后14天最關鍵。根據發生的時期、形態和發育率,王忠孝(1986)把敗育籽粒分為兩種。第一期敗育粒主要發生在籽粒形成期,授粉后8-12天內出現,無發芽能力,成熟時為膜狀或棕褐色,粒重僅為正常粒的2%以下。第二期敗育粒主要發生在籽粒內出現淀粉至灌漿高峰,在濟南于授粉12-24天內出現,籽粒雖能合成淀粉,但速度慢,數量少,停止早,成熟時籽粒皺縮,粒重在正常粒的12%以下,發芽率在60%左右。田海云(1985)、鄭卓林(1985)根據對夏玉米京早7號的觀察,將敗育分為早期敗育(抽絲后8-15天)、中期敗育(抽絲后15-18天)和晚期敗育(抽絲后18-28天)三種。

      引起籽粒敗育的原因很多,一般認為品種特性、無機營養不足、有機營養不良、干旱缺水、低溫為害等是主要原因。據張秀梅(1984)研究。Mo17╳獲白雜交種籽粒敗育為9.8%,而黃早╳鳳可1高達48.2%。田海云(1981)觀察,高肥地籽粒敗育率占總小花數的24.6%,中肥地占38.12%,低肥地占42.53%。顧慰連(1989)進行干旱處理,孕穗期干旱處理總敗育率為25.3%,開花期干旱總敗育率63.2%,灌漿期干旱總敗育率為41.6%,而對照的總敗育率僅為22.8%。徐慶章(1990)進行密度試驗,沈單7號每畝2500株,敗育率20.12%,4500株時敗育率為35.6%,6500株時敗育率高達51.87%。

      敗育粒為什么主要發生在果穗頂部?王忠孝用標記實驗后認為,養分在不同粒位的不均等分配是主要原因,特別是營養供應不足時,頂部籽粒處于營養流的末端,供應果穗的養料首先被中、下部籽粒截獲,優先滿足中、下部籽粒生長發育所需,剩余的才分配給上部。鄭卓琳(1985)對抽絲后9天的穗軸,進行不同部位的含糖量分析,也發現頂部著生敗育粒的穗軸含糖量明顯低于下部著生有效粒的穗軸。因此,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防止早衰、增加光合產物的積累是減少籽粒敗育,增加有效籽粒的重要措施。

      資料來源|《玉米栽培生理》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