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魯明)記者從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近年來,甘肅省堅持以做大做強種業基地為突破口,扎實推進種業振興五大行動,不斷強化政策引領、基礎支撐、技術集成、管理服務,持續提升制種基地供種保障能力,推動玉米制種面積產量、馬鈴薯原原種產量、瓜菜花卉對外制種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為加快制種基地建設,鞏固提升國家制種基地優勢地位,甘肅省委、省政府出臺種業振興行動和振興河西國家玉米繁育制種基地實施方案,配套制定分產業方案,2021年以來累計落實中央制種大縣獎勵資金8.3億元。今年以來,甘肅出臺打造全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先行基地行動方案,把現代種業集群列為全省八大產業集群強力推進,集中力量打造張掖玉米、酒泉瓜菜、定西馬鈴薯三大種業產業帶。
甘肅著力推動制種基地提檔升級,充分發揮“高標準農田+智慧農業”疊加效應,加快推進精準灌溉、精量施肥施藥,7個制種大縣基地高標準農田覆蓋率達到81%、產量占全省的93%,全省玉米制種面積、產量分別占全國的43.6%和46.8%;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5G等技術,集中打造2個玉米制種智慧化示范區,實現全程機械化、機械智能化、管理智慧化,為建設“升級版”制種基地探尋路徑。甘肅還利用制種基地秋收后的秸稈,開展甘青“異地借牧”,推動基地培肥和農牧民增收,實現農牧業循環發展。
為破解制種基地瓶頸制約,甘肅依托種業裝備研發鏈主企業和科研力量,加大制種玉米去雄、低損收獲、果穗剝皮等機械研發攻關,加快雄性不育系制種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甘肅在甘州、肅州等縣區建立玉米制種全程機械化示范區,推動解決人工去雄收獲成本高、機械不配套等難題。推廣應用玉米制種高效生產、水肥一體化智能調控、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推動種子生產和防災減災能力整體提升。全省玉米制種畝均產量達425公斤,比全國平均水平高7.5%,種子發芽率、活力等質量指標均高于國家標準。
著眼優化制種基地發展環境,甘肅全力推動制種大縣與優勢企業共建高標準基地,打造“農田托管+專家看田”制種新模式,扶持發展種子生產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服務組織,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多種托管服務,提升制種組織化程度。建立農業農村、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協同聯動機制,持續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不斷優化基地營商環境。全省現有制繁種企業772家,其中玉米種子企業175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9家,分別占全國的1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