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現代化和糧食安全戰略背景下,“抱團發展”已成為全球種業發展的核心模式。
日前,中國農大x中農賽博x安徽華成,連云港市農科院x大華種業,秋樂種業x淇花食用油,青島農科院x青島國信,拜耳XCeres AI等多家龍頭企業和科研單位,聚焦玉米品種推廣、雜交水稻育種、糧油產業鏈、數字農業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推動行業的進步。具體情況如何?一起來看看!
中國農大x中農賽博x安徽華成
推進矮桿耐密型國審玉米新品種產業化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玉米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山西中農賽博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國審玉米新品種“中農大201”使用權轉讓協議簽約儀式。此次合作標志著我國玉米生物育種領域又一重要科技成果成功落地,將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種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山西省種業發展中心主任楊軍、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黨委書記張遠帆出席簽約儀式并講話。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和玉米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賴錦盛教授、山西中農賽博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紅建、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良柏作為三方代表共同簽署協議。

“中農大201”是由玉米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發的國審玉米新品種,具有矮桿,耐密、高產、抗逆、適應性廣等突出優勢,市場前景廣闊。此次成果轉化合作,將充分發揮實驗室的科研優勢、中農賽博的產業化能力以及華成種業的推廣網絡優勢,加速新品種的推廣應用,為我國玉米種業升級和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山西省種業發展中心主任楊軍在講話中指出,希望各方以“中農大201”為起點,進一步推動生物育種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黨委書記張遠帆表示,“中農大201”的成功研發和轉化體現了學校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使命擔當。未來,學校將繼續加強與企業的合作,促進更多農業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和玉米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賴錦盛介紹,“中農大201”是實驗室在分子設計育種技術體系下培育的重要成果,其推廣應用將顯著提升玉米種植效益。山西中農賽博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紅建、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良柏表示,將全力推進新品種的市場化開發,為農戶提供優質種源和技術服務。

此次簽約是落實國家種業振興行動的重要實踐,也為玉米生物育種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新模式。三方將以此為契機,深化合作,共同推動我國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
連云港市農科院x大華種業
共繪雜交稻育種新藍圖
日前,連云港市農業科學院(下稱“市農科院”)與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大華種業”)就雜交稻品種培育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充分發揮各自獨特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人才為紐帶,構建長江中下游、黃淮稻區雜交稻“育繁推服”一體化產業鏈,全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勇挑大梁力爭打造種業振興科企合作的“新標桿”,為全省水稻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市農科院作為江蘇省農業科研的主力軍,在雜交稻研究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生產實踐。市農科院擁有一支專業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科研團隊,并且具備完善的科研設施和實驗條件,為開展前沿性、創新性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年來,該院水稻育種團隊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聚焦雜交稻種選育這一核心任務,利用“粳不秈恢”的配組方式構建雜優模式,培育出了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近些年,成功培育了“9優210”“贛優7365”“連優9832”“9優30”“9優182”等一批優質高產雜交稻新品種,同時儲備了一批適應不同生態區雜交稻新組合,該系列品種具有群體整齊度高、抗倒性強、灌漿速率快、豐產穩產性好、稻米品質優等優良特性,受到廣大種企和種植戶的青睞,市場競爭力突顯。其中,“9優210”在2024年蘇北示范方專家組測產,畝產達到839.75公斤。
大華種業是集科研、良繁、收儲、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國有大型現代種業企業,穩居全國行業前十,入選“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中國種業信用明星企業”等榮譽。此次雙方合作,不僅是育種技術與人才資源的強強聯合,更是對大華種業產業化優勢的進一步強化與拓展。雙方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在全省種業振興中勇挑大梁、展現更大擔當、作出更大貢獻,助推我國雜交稻育種事業邁向更高臺階。
秋樂種業x淇花食用油
共筑種糧產業鏈協同發展新篇章
5月27日,河南秋樂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秋樂種業”)與河南省淇花食用油有限公司(簡稱“淇花食用油”)舉辦了種糧產業鏈協同發展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此次雙方達成戰略合作,旨在協同發展,共同推動糧油產業鏈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據悉,秋樂種業與淇花食用油的簽約合作,是積極響應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重要舉措。雙方將聚焦挖掘花生擴種潛力,著力提升糧油作物單產與品質,提高種子生產服務社會化水平,為保障糧油穩產豐產、維護國家糧油安全以及助力河南農業強省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秋樂種業副總經理、秋樂聚豐總經理張少康闡述了雙方的合作意向。其一,通過一系列舉措,打造高標準高油酸花生基地,為淇花食用油提供優質的高油酸花生原料,助力其產業蓬勃發展。其二,采用“品種 + 基地 + 回收”的訂單模式,帶動農民及村集體增收致富,推動種糧產業鏈健康、穩定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其三,秋樂種業旗下的豫研種業將與淇花食用油攜手合作,共同建立科研育種及良種繁育基地,為鶴壁市種業發展和河南省種業強省建設添磚加瓦。

“雙方要充分發揮河南省的農業優勢,深入挖掘產業潛力,特別是在油料作物領域,要通過緊密合作推動河南油料品牌建設,促進河南農業做大做強,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鶴壁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強表示。此次秋樂種業與淇花食用油的戰略合作,是種企與油企融合發展的積極探索。雙方將攜手促進種糧產業鏈協同發展,實現三產融合、三鏈同構,推動企業增收、農民增利、社會增效,助力鄉村振興和產業興旺,共同書寫種企與油企融合發展的輝煌新篇章。
青島農科院x青島國信
科研與產業“聯姻” 為青島種業注入新動能
近日,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青島農科院”)與青島國信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國信”)正式簽署《科研合作框架協議》,在種業振興成為國家糧食安全核心戰略的當下,科研單位與產業集團的深度合作,讓這場原本尋常的簽約儀式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近年來,青島市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提出打造“國際種都”的目標,力求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種業創新體系。在此背景下,青島農科院與青島國信的合作可謂恰逢其時。
青島農科院在農業科研領域深耕多年,成果豐碩。“十四五”以來,獲得植物新品種權38個,審定(登記、鑒定)農作物品種20個,榮獲各類獎項13項,授權專利181項。而青島國信作為行業龍頭企業,擁有強大的市場運營和產業資源整合能力。雙方優勢互補,一拍即合,旨在通過合作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科技動能。“作為全市唯一一所農業綜合科研機構,農科院始終以服務‘三農’為使命,此次合作將加速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的進程,為青島種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青島農科院黨委書記宋曉表示。
此次合作涵蓋多個關鍵領域,亮點頻出。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同等條件下青島農科院優先向青島國信轉讓專利成果,雙方共同推進技術優化與產業化應用,實現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同時嚴格保護知識產權。青島國信對此次合作寄予厚望,他們希望通過與農科院的深度合作,實現從“市場跟隨者”向“技術引領者”的跨越,為鄉村振興和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在具體操作層面,雙方商定協同發力共同賦能: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定向育種,青島國信根據市場反饋提出育種需求,農科院組建專家團隊定向攻關,建立動態溝通機制調整育種策略,從而有效解決傳統育種與市場脫節的問題,提升種業核心競爭力;代繁制種環節,青島國信優先委托農科院,依托其專業化育種基地和科研團隊,建立高標準種子生產流程,保障種子質量和供應穩定性,為下游提供優質種源;科研項目合作上,雙方聯合申報國家及省市級項目,爭取政策與資金支持,還計劃設立科技成果獎勵基金,共建種業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平臺,形成創新閉環;人才培養方面,雙方雙向賦能,農科院為企業提供技術培訓,青島國信為科研人員提供實踐基地,推動人才互聘、團隊共建,培育復合型人才。
根據規劃,未來三年內,雙方將聯合選育10個以上自主知識產權新品種,推動5項核心技術產業化,年繁種規模突破100噸,帶動農業產業產值增加5000萬元以上。此次合作不僅為青島市農業現代化注入新動能,更為全國種業產學研合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
拜耳與Ceres AI戰略合作
以AI重塑農業金融與風險管理
近期,Ceres AI與拜耳Climate FieldView宣布達成一項開創性的戰略合作,將Ceres AI的先進數據分析技術與FieldView領先的數字農業平臺進行深度整合。此次合作旨在通過創建一個統一的數據生態系統,為農民、保險公司和資本管理團體提供可操作的風險情報,從而徹底改變農業風險的評估和管理方式。
此次合作直接解決了農業領域長期存在的一個關鍵問題:農場運營數據與保險公司和投資者所需的財務數據之間的脫節。通過將及時的農場運營數據與保險公司和投資者相連接,合作能夠顯著提高承保精度,支持創新的保險模式(如混合參數化政策),并借助人工智能驅動的田間情報推動更明智的投資策略。
Ceres AI首席執行官表示,此次合作是農業技術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通過將Ceres AI的先進數據分析技術與拜耳Climate FieldView強大的平臺相結合,確保從農民到保險公司和資本管理團體的每一個利益相關者,都能夠基于精確的數據做出高效決策,從而提高農業運營效率,降低風險,并確保長期盈利能力。
此次合作為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各方帶來了顯著益處:
對于農業保險公司:實現高分辨率、及時的田間洞察,顯著提升承保精度;加快理賠處理速度,降低欺詐和行政成本;開發創新的定制化保險產品,包括混合參數化保險模式;降低賠付率,確保保險產品的可持續性。
對于資本管理團體:借助人工智能驗證的田間績效數據,推動更明智的農田投資決策;實現投資組合范圍內的風險監測,支持主動資產管理;簡化農田收購和融資的盡職調查流程;對長期生產力和投資價值進行量化評估。
對于農民和農業經營者:提供增強的田間級洞察,優化種植、灌溉和投入效率;提早發現并減輕干旱脅迫、病蟲害等風險;通過更準確的風險評估,獲得更多金融服務支持;以數據為依據驗證可持續農業實踐。
來源|農財君綜合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