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某市農牧局兩公司采用“白皮袋”包裝,銷售“京科糯XX”玉米種子,發芽率70%明顯低于國家標準。至案發時,該公司已向4名種植戶銷售種子4.52萬公斤,貨值金額310.06萬元。
安徽省六安市某農資經營部在售的“華艷玉”牌灃彩糯1號玉米種子,經查系農資經營部從網絡平臺購進,未取得國家審定及安徽地區審定和引種。
福州市羅源縣某鎮一農資經營部經銷的水稻種子,經檢測水分實測值不合格,被責令停止經營該批次水稻種子,并處罰款1萬元的行政處罰。
河南信陽幾十位農戶種貓爪草損失200萬,淮濱縣農業執法大隊調查發現農戶所購種子系假種子,執法部門依法沒收其違法所得,開出1074萬元的罰單,并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
山西省臨汾市一農資店經營“假種子”被查。
01
310萬元“白皮袋”假種坑農,兩公司涉罪被查
近日,某區農牧局接群眾舉報,A農業科技公司銷售的“京科糯XX”玉米種子出苗率低。經某區農牧局和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實地核查并依法抽樣送檢,涉案種子采用“白皮袋”包裝,無產品標簽和產品名稱,且發芽率70%明顯低于國家標準,為假劣種子。
經立案查明,A農業科技公司與種植戶簽訂糯玉米訂單種植回收合同,約定種植戶以每畝120元的價格(預付15至30元不等,剩余價款回收時抵扣)從該公司購入涉案玉米種子,產出成品后該公司以每公斤1.6元的保底價回收。至案發時,該公司已向4名種植戶銷售種子4.52萬公斤,貨值金額310.06萬元,實收預付款40.11萬元。案發后,4名種植戶屬地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已協調該公司向農戶提供了質量合格的玉米種子并指導農戶進行了補種。
經進一步查明,該公司與B農業發展公司簽訂糯玉米訂單種植回收推廣合同,購入種子4.52萬公斤,貨值金額310.06萬元,預付種子款11.5萬元,并將該批種子全部銷售給涉案農戶。因兩公司的行為均涉嫌構成犯罪,某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依法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生產經營假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林業草原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吊銷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違法生產經營的貨值金額不足二萬元的,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二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八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02
售賣“假種子”!安徽省六安市一農資經營部被查
2025年4月7日,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市場監管局姚李市場監管所接到一起關于售賣“假種子”的投訴,該局執法人員立即前往葉集區姚李鎮大顧店農貿市場某農資經營部調查核實。
經查,在該農資經營部貨架上發現有湖南省某種子公司生產的“華艷玉”牌灃彩糯1號玉米種子2袋(30克/袋),其審定號為:湘審玉20180004。該玉米種子系農資經營部從網絡平臺購進,未取得國家審定及安徽地區審定和引種,并將案件線索當日上午及時移交區農業農村綜合執法部門查處,嚴防不合格種子入市,切實保障春季生產用種安全。
安徽省六安市監部門提醒廣大群眾,購買種子查看國家審定編號和包裝日期,索取購種票據,遇到消費糾紛一定要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或撥打12315熱線,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03
福州市某農資經營部經營劣種子被罰1萬元
2024年4月,福州市羅源縣農業農村局接到通知,福州市農業農村局在羅源縣某鎮一農資經營部,抽檢到的某品牌水稻種子,經福州市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檢測,水分實測值不合格。被抽檢單位收到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通知書后,立即提出復檢申請,復檢結果仍為不合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四十八條第三款第一項之規定,羅源縣農業農村局認定該批次種子為劣種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七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羅源縣農業農村局責令該農資經營部停止經營該批次水稻種子,沒收涉案水稻種子17袋(共8.5千克),并處罰款1萬元的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七十五條第一款規定:違反本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生產經營劣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林業草原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違法生產經營的貨值金額不足2萬元的,并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本案中,有關部門結合自由裁量權標準,給予1萬元行政處罰,通過將教育和懲戒相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04
河南信陽農戶種貓爪草損失200萬,執法部門開出1074萬元罰單
春回大地,本該是莊稼人滿懷期待的時節,河南信陽淮濱縣的幾十戶貓爪草種植戶卻站在田埂上紅了眼眶。他們輕信了“優質種子”的承諾,如今200萬元的投入化作泡影,連一根苗都沒能等到。
去年秋天,自稱“專家”的黃某帶著貓爪草種子走村串戶,宣稱種子質量上乘,還承諾全程指導種植技術。農戶們算了一筆賬:市場價每公斤超700元,畝產收益輕松過萬,若真如黃某所說,這可比種小麥劃算多了。于是,有人掏出5.9萬元買種,更多人東拼西湊,幾十戶累計投入71.6萬元。
可播種后,隔壁田里的貓爪草已抽出嫩芽,黃某的“優質種子”卻毫無動靜。“別人家一畝收150公斤,我們連本錢都收不回!”經統計,光投入5.9萬元買種的一家農戶,就虧損了200萬元。
接到舉報后,淮濱縣農業執法大隊迅速介入。調查發現,黃某售賣的種子既無品種標簽,也未標注生產信息,根據《種子法》第四十八條,這類“白袋種子”被定性為假種子。更令人憤慨的是,黃某將劣種包裝成“技術配套”的優質產品,利用農戶對高收益作物的渴求心理實施欺詐。最終,執法部門依法沒收其違法所得,開出1074萬元的罰單,并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
這一處罰并非個例。近年來,河北鹽山、山東青島等地接連查獲假種子案件,涉案者輕則罰款數萬,重則承擔刑事責任。法律利劍之下,任何企圖從農民飯碗里“撈黑錢”的行為都將付出慘痛代價。
貓爪草作為高價值中藥材,近年價格從每公斤45元飆升至700元,吸引大量農戶轉型種植。但高收益伴隨高風險:種子需沙質土壤、精準水肥管理,采挖成本每畝超1200元,一旦選錯種源或技術失當,極易血本無歸。此次事件暴露出部分農戶盲目跟風、輕信口頭承諾的短板,也警示行業需加快建立種源追溯體系。
05
山西省臨汾市一農資店經營“假種子”被查

來源丨農財君綜合整理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