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3月以來降雨、來水持續偏少以及近期高溫大風等因素影響,黃淮西部、西北東部、西南等地部分地區旱情持續或發展。為了有效應對干旱挑戰,確保蔬菜的產量與質量,需要從品種選擇、節水措施、技術應用、改種策略以及害蟲防控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綜合且細致的抗旱策略。
抗旱品種的優選與種植技巧
在干旱的春季,選擇合適的蔬菜品種是抗旱的基礎。優先種植生長期較短、管理粗放且耐旱的蔬菜品種,如旱地通菜、耐熱早蘿卜、四季蔥、綠莧菜、落葵、南瓜苗等。這些品種能夠在相對缺水的環境中較好地生長,縮短生長周期,減少干旱對產量的影響。
對于像四季蔥這樣耐旱的蔬菜,采用集中育苗的方式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途徑。集中育苗可以更好地控制水分、溫度和光照等環境因素,為幼苗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選擇陰天或傍晚進行移栽,此時溫度較低、光照較弱,水分蒸發慢,有利于幼苗根系的恢復和生長,從而提高移栽成活率。
采用地膜覆蓋打穴播種或移栽菜苗,能夠顯著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地膜如同一層保護膜,阻止了土壤水分向大氣中散失,保持了土壤的濕度。此外,在播種移栽后鋪蓋粉碎的稻草、玉米梗,不僅可以起到類似地膜的保水作用,還能在腐爛后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
在蔬菜的苗期或整個生長期(根據實際生長情況而定)采用遮陽網覆蓋,是應對干旱的又一重要舉措。遮陽網可以降低光照強度和溫度,減少水分蒸發,為蔬菜創造一個相對涼爽、濕潤的小環境,有利于蔬菜的生長發育。
節水措施的全面實施
中耕覆蓋保墑對于未進行畦面覆蓋栽培的露地春種蔬菜至關重要。及時進行中耕、松土除草,能夠切斷土壤表面的毛細管,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同時,及時灌水并使用稻草或山草進行畦面覆蓋,不僅可以蓄水保墑,還能減少水分和養分的不必要消耗,為蔬菜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條件,促進其茁壯成長。
科學追肥是提高蔬菜抗性的關鍵環節。追肥應做到早追肥、深追肥,采用化肥濕施、液體施肥等方法,將肥料與水分相結合,既能補充土壤水分,又能促進蔬菜根系生長,增強菜苗對深層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同時,積極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綠芬威等速效葉面肥,或使用抗旱劑進行噴霧,能夠快速為植株補充養分,增強植株的抗逆性,使其更好地應對干旱環境。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是節水的重要手段。做好土壤墑情測報工作,根據土壤墑情含水量和蔬菜在不同生長期的需水量,準確判斷蔬菜是否受旱。及時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在不影響蔬菜生長的前提下,巧妙利用雨水進行灌溉,減少對人工灌溉的依賴,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節水技術的創新應用
低壓管理灌溉技術采用PVC管代替土渠,通過輸水暗管式地面移動軟管將水從水源輸送到田間地頭進行灌溉。這種技術減少了水在輸送過程中的滲漏和蒸發損失,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便于操作和管理,適用于不同地形和種植規模的蔬菜田地。
噴灌技術借助水泵加壓,使灌溉水流經管道、噴頭等專用設備,以霧狀雨滴的形式均勻地散落田間,對蔬菜進行適時適量的灌溉。它適用于各種地形和土壤條件,具有節水、省力、灌水均勻、保持水土等諸多優點,能夠為蔬菜提供較為理想的水分供應,促進蔬菜的生長。
微灌技術按照蔬菜的需水要求,通過低壓管道系統與安裝在末級管道上的特種灌水器,將水分和養分準確地輸送到蔬菜根部附近的地表或土層。微灌技術包括滴灌、滲灌、微噴和涌泉灌溉等多種形式,具有省水、節能、適應性強等突出優點,比噴灌節水15%-20%,能夠更精準地滿足蔬菜的水分需求,提高灌溉效果。
靈活的改種策略
當蔬菜受旱嚴重,出現不能及時移栽或缺水死苗的情況時,及時清理前茬,選擇合適的抗旱品種進行改種是減少損失的有效措施。例如廣蜜1號南瓜、香芋小南瓜、廣利粉皮冬瓜等品種,具有較強的抗旱能力,能夠在干旱環境中較好地生長,及時補種這些品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前期的損失,保證蔬菜的產量。
害蟲的精準預測與有效防控
大部分蔬菜屬于高需水植物,在高溫干旱的氣候條件下,蔬菜害蟲容易暴發成災,因此加強害蟲的預測和防控尤為重要。
抗旱保苗為核心,通過種子包衣添加肥料、微生物等,促進根系生長,增強蔬菜對深層土壤水分的吸收能力,提高植株的抗逆性,使蔬菜在干旱環境中更具抵御害蟲侵害的能力。
及時清除溝、渠和路邊的雜草,進行翻耕曬土、灌水浸田、高溫悶棚等土壤消毒措施,能夠有效降低病蟲害基數。雜草是許多害蟲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清除雜草可以減少害蟲的滋生;土壤消毒則可以殺滅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蟲卵,從源頭上控制病蟲害的發生。
采用誘蟲燈、性誘劑等進行預測預報,根據測報情況,采取以防蟲網、殺蟲燈、昆蟲性誘劑、色板、粘蟲板等物理防治為主,高效、低毒化學藥劑為輔的綜合防控措施。
物理防治方法綠色環保,能夠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降低農藥殘留對蔬菜品質和環境的影響;在必要時合理使用高效、低毒化學藥劑,能夠及時控制害蟲的大規模爆發,確保蔬菜的正常生長,特別是要做好由蟲害傳播的病毒病的防治工作。
春季蔬菜抗旱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措施,從品種選擇到節水技術,從改種策略到害蟲防控,每個環節都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只有全面、科學地實施這些措施,才能有效應對干旱挑戰,保障春季蔬菜的生產和供應。
(本版內容由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董文蘭 參考全國農技推廣網、《貴州日報》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