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科技育種強“芯”,打造產學研融合新高地。依托四川廣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深化與川農大、四川種業集團等科研院校合作,建成水稻、油菜、玉米等新品種示范基地2000畝,篩選出適宜廣安種植推廣的新品種26個,成功培育廣安首個油菜新品種“廣油1號”,并獲農業農村部審定登記。
二是良種擴面增效,激活智慧農業新場景。創新“北斗+種子”可追溯推廣模式,建設5G數字種業大田100畝,構建“天眼巡田—智能決策—精準播種”智慧閉環。全力落實重大品種推廣,推廣“川康優2115”等20個高產優質品種,全市良種覆蓋率達到97%,帶動2024年全市糧食綜合單產421.3公斤、同比提高3.4公斤。
三是全鏈保供筑基,構建畜禽種源新生態。累計建成生豬一級、二級擴繁場各3個,年制種12萬余頭(含擴繁群),年產商品仔豬100萬頭;建成種公豬站3個,年提供精液116.7萬頭份。建成肉雞、肉兔繁育場2個,存欄種雞10萬套、種兔500只。建成湖羊二級擴繁場1個,存欄湖羊種羊330只。據統計,全市生豬、牛、羊、家禽良種及雜交改良面分別達到95%、50%、90%、9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