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小麥科研基地迎來了一場農業科技盛會。來自全國的600余位行業專家、企業代表齊聚鄲城,共同參加河南周口國家農高區小麥科研基地觀摩會暨河南農高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農高種業”)揭牌儀式。
在周口國家農高區小麥技術創新中心試驗基地,許為鋼院士團隊成員齊學禮研究員為大家介紹了試驗基地的基本情況。試驗基地通過整合小麥育種、栽培、植保、土壤微生物、面粉加工及智慧麥作六大科研團隊的創新力量,構建了“種—肥—藥”一體化協同研究體系,實現了良種與良法的科學配套。這種全鏈條技術集成模式不僅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產業化發展范式,更為國家標準化綠色小麥農田建設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現場觀摩環節重點展示了鄭麥1860、1861、1862、1868、1905、1906等小麥品種(系)的田間表現,充分彰顯了農高種業在種質創新領域的科研實力與產業轉化成效。
作為河南周口農高區首席專家,許為鋼院士詳細講解了當前主導小麥品種特點及種業發展方向。河南作為全球最大小麥主產區,依托全國9個國家級農高區平臺優勢,整合河南省農科院育種、栽培、植保3支核心團隊以及河南農大、南京農大等科研力量,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體系。農高種業匯聚種質資源創新、智慧農業、土壤改良等關鍵技術,聯合多家龍頭企業夯實產業化基礎,聚力攻克種源“卡脖子”難題,打造黃淮麥區優勢品牌,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
揭牌儀式上,許為鋼院士團隊和河南農大湯繼華教授團隊對農高種業進行小麥、玉米品種授權。會議期間,六百多名種業界代表及經銷商參觀觀摩了小麥科研基地,考察了一系列特色后備品種,感受了新質生產力帶來的科技紅利。
隨著農高種業的正式啟航,周口國家農高區將以種業振興為抓手,書寫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周口答卷”,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更多中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