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至3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十一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推介了全國優異農作物種質資源。其中,廣西東蘭墨米入選。
廣西東蘭墨米屬于粳型糯稻,具有高產、抗病蟲、耐熱的特點。當地中醫常用其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癥、早期白發及神經衰弱等病癥,有“藥米”之美稱。因其含有豐富的營養,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也被當地人稱為“補血米”、“長壽米”。東蘭墨米是廣西河池市東蘭縣地方品種之一,是高寒山區野生墨谷經農家長期篩選種植流傳保存的珍稀稻種,也是東蘭縣傳統農作物。一般種植于壯寨高寒山區,宋朝始有記載,迄今已有千年之栽培歷史,曾列為歷代皇室之首選貢品,亦稱“貢米”。東蘭墨米生育期約130天,株高約150厘米,谷粒闊卵形,穎殼紫黑色,米粒短圓形,種皮紫黑色,富含花青素。近年來,東蘭縣著力打造優質富硒墨米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形成了“以示范區為核心、以多基地為支撐”的墨米產業發展布局。2023年,東蘭縣種植墨米2.01萬畝,產值約1940萬元。東蘭墨米已成為帶動農戶增產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2021年,我區發布了147個極具開發價值的特異性、獨占性地方品種和特色資源,按照重要農業資源加以保護。2022年,我區通過遴選認定了東蘭墨米、地靈紅糯等10個納入國家種質資源庫保存的品種資源作為廣西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2023年,在廣西“好種好品”擂臺賽“好吃特色稻”評選活動中,東蘭墨米獲得廣西“好種好品”擂臺賽“好吃特色稻”金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