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色雜糧新品種展示觀摩會”在密云區河南寨鎮神奇種子農場召開,集中展示了20個優質甘薯、20個特色谷子新品種,它們都是市區兩級農業技術部門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及市農科院引進和篩選的。
農場內,滿目金黃。防鳥網下,密密的谷穗下垂,一片豐收景象。走近看,卻不那么整齊——不同大小、高矮、顏色的谷子,將整塊田分割成一個個小田塊,每個小田塊旁插著牌子,標注著品種名稱。
順著田間小路向前,甘薯地里同樣種植了不同品種,田埂上擺著剛挖出的甘薯,模樣各不相同,有大有小,有細有粗,有紅瓤,有粉白瓤,有黑紫瓤。這些新品種有來自北京農業院所的新成果,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優良品種。
“這些都是最新成果,各有特色。比如紫色甘薯新品種紫晶香,兼具營養與口感;煙薯系列肉質柔軟細膩,口感沁甜,特別適合烤著吃;映山紅掰開看紅色自芯向外暈開,像晚霞一樣。還有中谷19、京谷2號等,熬成小米粥,風味也各不相同。”農場負責人安立輝逐一介紹,并邀請大家現場品鑒。
“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人們對糧食作物的需求更加多樣化,新品種引種和篩選工作也隨之變化。”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正高級農藝師李仁崑介紹,以甘薯為例,以前個頭大的最受歡迎,現在口感更好的中型或中小型更受青睞。還有一些個性化的新品種,可以滿足蒸、烤、涮火鍋等不同需求。此外,新品種還要能適用全流程機械化種植。
近幾年,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圍繞鮮食玉米、甘薯、谷子等,持續篩選迎合市場需求的新品種。今年,聚焦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聯合科研推廣單位,在全市打造10個特色糧經作物提質增效示范點。
密云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徐美艷說,密云山區面積占4/5,土層深厚疏松、保水保肥,再加上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甘薯、谷子等雜糧作物生長。目前,已相繼打造了金叵羅小米、石匣甘薯特色品牌,下一步將繼續打造特色雜糧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