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彭水縣漢葭街道易家壩村,試種的四川農業大學馬均教授科研團隊研制的優質粳米和紫糯米稻成功收割,經測產,優質粳米達1310斤/畝、紫糯米稻達869斤/畝。
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朱軍說:“優質粳米和紫糯米對氣候、土壤、水質要求極高,易家壩村從播種到田間管理我全程指導,發芽率近100%,試種植比在四川溫江、雙流實驗田粳米畝產高68斤,紫糯米畝產高89斤。”易家壩駐村第一書記廖壽凱聽聞這一喜訊尤為高興。他說,當地的水、土壤、氣候適合,試種出來的谷穗長且籽粒飽滿。鄉親們紛紛表示來年也要種植。
據了解,“紫糯米”又稱“御田胭脂米”,《本草綱目》記載“紫糯米有暖脾胃和補血益氣功效”,其產量低、營養價值高,深受市場追捧。易家壩村試種成功后,將在魯家溝、曹家溝、夏家溝形成300畝規模推廣種植優質粳米和紫糯米,讓紫糯米和粳米這樣的優質稻米進入尋常百姓家。量產后,該村依托股份經濟合作社,把農戶生產的優質粳米和紫糯米推薦給消費者,增加村民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