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現場測產。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日前,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東北中心在大慶市肇源縣超等蒙古族鄉小儉屯舉辦了現場測產觀摩會。
“我這地屬于中重度鹽堿地,年初專家來測pH值高達9.2,原來那都是荒地,啥也不長,年初我在省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下選種了龍稻209,今天專家測產結果畝產接近500公斤,比之前預計的多了不老少呢!”小儉屯種植戶王成坤激動地說。
在活動現場,來自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黑龍江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單位專家選取長勢均勻、有代表性的田塊進行了實收測產,畝產達到494.9公斤,實現了當年開墾、當年種植、當年產糧。
“這個品種是我們團隊選育并在2022年通過黑龍江省審定的香稻品種,粒型長、耐鹽堿、高產、品質優良、抗倒伏,具有廣適性。在示范推廣過程中,我們積極與農戶對接,從苗床準備到田間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精心策劃與嚴格把控,并持續跟蹤回訪,對水稻生長情況進行全面監測。通過細致的觀察與數據分析,總結在不同區域的生長表現,因地制宜,給出配套栽培技術方案。”省農科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副所長王麒說。
王麒介紹,團隊將在國創中心東北中心的支持下繼續加強耐鹽堿水稻品種選育及核心技術攻關,培育更多、更好、更優質的耐鹽堿水稻品種,同時將持續開展科企合作,結合產業需求、市場需求,創新營銷策略,拓寬推廣渠道,為黑龍江省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助力龍江農業高質量發展。(記者梁金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