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雪山、沙漠、戈壁、濕地、草原、森林、峽谷……張掖,極致的風光在這里呈現得淋漓盡致。其實,張掖還有另外一張靚麗名片——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
金秋時節,張掖市種植的120.7萬畝制種玉米喜獲豐收。在甘州區明永鎮夾河灘等玉米晾曬基地,放眼望去,一片金黃,制種企業和農戶們緊抓晴好天氣,對玉米進行晾曬和加工,一派豐收的忙碌景象。
甘州區政府副區長白福年介紹,立足資源和技術優勢,甘州區加力培育全國現代種業發展高地,四年先后投入財政資金、爭取中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和國家制種大縣獎勵政策資金近4億元,重點支持制種企業新品種研發、機械化裝備購置等項目,持續推進制種產業做大做強。目前全區制種面積常年穩定在70萬畝以上,年產種量達3億公斤,占全國大田玉米用種量的30%。
甘州區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連山、北依合黎山和巴丹吉林沙漠,狹長獨特的地形構成了天然的種子繁育隔離屏障,是玉米制種的“黃金”區域。近年來,甘州區圍繞國家所需、未來所向、甘州所能、群眾所盼,加快構建玉米制種全要素、全產業鏈集群,有力推動玉米種子擴繁基地向種子集散地和國家種子戰略儲備中心轉變,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多年來,張掖市以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全力打造現代種業、綠色蔬菜、張掖肉牛、優質奶業、戈壁節水生態農業5個百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建成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春油菜制種產量占全國一半以上,蔬菜供應基地面積全國第六、產量全國第四。”趙立香介紹說。“張掖玉米種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是目前中國唯一的玉米種子區域公用品牌。張掖也成為全國制種面積最大、最具知名度和競爭力的雜交玉米制種基地縣(區)。
在位于甘州區的德光農業有限公司標準化實驗室里,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新品種的組培和研發。“公司有研發和檢驗機構,從種子種植、收獲、晾曬、脫粒、加工到銷售等環節都要進行全程檢驗和監督,以確保種子的純度和凈度。”該公司負責人說。
德光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繁育、推廣、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科技型民營企業,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雜交玉米新品種20多個。公司選育的景陽336、金輝668等玉米新品種具有抗病、抗蟲害、產量高等特性,目前已覆蓋全國不同生態玉米栽培區域,能滿足生產中青貯、糧飼兼用、籽粒直收等各種需求。
目前,張掖有獲得雜交玉米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的企業88家,建成現代化玉米種子加工中心20個,年加工能力達6億公斤以上,成為國內最為集中的種子生產加工技術中心,玉米制種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2億元。立足資源和技術優勢,張掖市構建起了基地規模化、產業體系高端化、育繁推一體化、利益分配合理化的現代種業發展格局,將張掖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建設成全國最具生產優勢、產業最集中、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精品玉米種子生產“北擴高地”,與“南繁硅谷”共促形成國家種業發展大格局。
“張掖是中國玉米制種最好的地方。”業內人士如是說。張掖生產的玉米種子籽粒飽滿、色澤光亮、千粒重高、發芽率高、水分含量低、商品性好,享譽全國。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張掖市擔負著為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探索經驗、塑造樣板的重任,全市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37.7萬畝,占永久基本農田的72%,面積全省最大,占比居全省第一。
張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朱書生表示,張掖市將持續錨定建設農業強市目標,積極拓展現代農業物理、技術、加工轉化、農業資源價值衍生、市場化品牌化、深化改革“六個空間”,著力提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以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張掖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