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雜糧)良種攻關項目成果展示會在中原農谷核心區平原示范區舉辦,優秀的雜糧“芯片”讓現場變成“預定會”。
呂學民拍下的雜交谷子新品種是華雜H22-10,該品種在東北春谷區“打擂臺”,比對照品種增產17.64%,綜合排名第一,該品種現已提交登記,2025年上市。
在雜糧新品種示范田里,華雜H22-10的鄰居們也個個是翹楚,豫谷29、豫谷101、鄭谷678、豫谷50、冀研科2號、洛谷8號、宛谷等在品種產量、抗性等方面表現突出。優質高產雜交品種鄭雜谷1號、鄭雜谷3號、華雜H22-05在東北區表現不俗。
這些雜糧“芯片”都帶著光榮使命,雜糧是我國傳統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省丘陵旱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兩年前,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河南省財政廳批準27個農業良種聯合攻關項目,其中的“節水耐瘠高產雜糧新品種選育與應用”專項,由中原華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牽頭,依托河南省農科院糧作所,聯合省內外8個優勢雜糧團隊、13個雜糧研發平臺組成,研究內容涵蓋谷子、甘薯、高粱、綠豆等我省優勢雜糧作物。
中原華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朝陽激動地介紹:“我們很榮幸作為牽頭單位,該攻關項目聚焦河南省優勢農業產業發展需求,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支持優勢種業企業聯合優勢育種創新團隊開展良種攻關,加快提升種業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推廣一批高產、優質、節水、耐瘠、抗病的谷子、甘薯、綠豆等雜糧突破性新品種。”
兩年時間埋頭作答,公布成績單之時備受關注。當天,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副書記、副院長衛文星、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魏國強、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種業處處長王萌、河南省種業發展中心主任張道明等數十位相關領域負責人、專家學者到場見證。
據河南省農業(雜糧)良種攻關項目首席專家李君霞介紹,專項組創制優異資源30多份。28個新品系30多點參加各級鑒定試驗,在全省建立5個新品種展示基地,5個品系參加“三北”不同生態區鑒定。構建谷子4個遺傳群體,開展谷子耐低氮、耐低鉀、株高 、類黃酮、抗谷瘟病基因挖掘研究;開展甘薯抗旱基因、花青素合成基因研究。并形成6套生產技術集成,“甘薯水肥藥一體化栽培技術”“谷子寬窄行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被列為2023年,2024年河南省農業主推技術。
王萌表示,“節水耐瘠高產雜糧新品種選育與應用”在本次良種攻關啟動27個項目中獨具特色,項目啟動以來,各參與單位積極配合,在種質資源創制、新品種選育及推廣應用等方面協同創新,以培育大品種,打造大企業為目標,做大做強做優雜糧產業,促進科研成果快速落地轉化,為加快推動河南雜糧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做出積極貢獻。
據介紹,專項組下一步將推進高效務實合作,由種業企業牽頭,聯合優勢育種團隊聯合攻關,形成緊密的利益聯合體;構建攻關長效機制,由企業負責轉化成果,成果權益由攻關聯合體成員單位協商解決,有效調動企業和育種團隊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團隊協作,把資金用到刀刃上,認真履行職責,全面完成攻關項目目標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