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產端通過示范引領,龍頭帶動,專業合作社和大戶跟隨,重慶市酉陽縣創新集成‘鮮食玉米+榨菜頭+肉牛養殖’種養循環新模式,形成了鮮食玉米種、養、加、銷一體化的產業全鏈條閉環。”近日,重慶市鮮食玉米產業研討會在酉陽縣召開,酉陽縣副縣長高勝介紹,目前全縣有13家農業專業合作社、43個大戶開展鮮食玉米規模化種植,規模種植面積達2.8萬畝以上。
在酉陽縣花田鄉花田村的養殖基地內,敏興農業公司負責人林勝龍正在檢查由鮮食甜糯玉米秸稈新加工的青貯飼料,這些飼料可以為基地內428頭西門塔爾牛提供口糧,牛糞在進行堆肥發酵后則可還田消納。
酉陽鮮食玉米產業的發展要從2021年說起。當年,重慶市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市農業科學院玉米所副所長柯劍鴻擔任花田村駐村第一書記,他注意到酉陽縣山區坡地多、機械化操作難度大,決定選育適宜當地種植的高效益品種。柯劍鴻和他所在的重慶市農科院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團隊在花田村建立了鮮食玉米種植示范基地,從全國各地100個鮮食玉米品種中進行品比試驗,最終篩選出10余個表現優異的品種。為了進一步提升效益,在柯劍鴻的推動下,敏興農業公司投資1800萬元在花田村建起肉牛養殖基地,利用玉米秸稈加工飼料喂牛,形成種養循環。
柯劍鴻介紹,酉陽縣推廣建成了鮮食玉米產業基地2.88萬畝,篩選出“遠珍7號”“黑糯600”“林黑糯690”等主要品種。目前,酉陽鮮食玉米畝均穩定生產果穗1300公斤以上,收購價穩定在1.4元/公斤;畝產秸稈2噸,每噸收購價500元;產業生產端產值達到8000余萬元。
“我們在加工中采用了抑制微生物生長超高溫殺菌技術進行鎖鮮,保留了鮮食玉米的原味和營養,甜、鮮、脆、嫩又方便攜帶。”林勝龍說,所剩的玉米秸稈、玉米芯等通過粉碎、發酵工程技術加工成青貯飼料,肉牛養殖糞污則通過干濕分離、發酵工程技術生產有機肥,再回田使用。
“鮮食玉米種養循環新模式有效減輕了環境污染,還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實現了可持續發展。”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和健康食品,鮮食玉米產業的發展對于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具有重要意義。酉陽作為重慶鮮食玉米全鏈條發展最成熟的區縣之一,探索出了綠色高質高效的種植技術和產品精深加工經驗,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