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結果外移問題,困擾著眾多果農,尤其是樹齡3-5年后的獼猴桃園。這一現象不僅導致畝無效面積顯著增加,還伴隨著樹皮灼傷、樹勢衰弱等連鎖反應。針對此問題,作者提出了四大核心解決方案,旨在有效遏制并逆轉結果外移趨勢。
一、優化定干高度。定干過高是結果外移的元兇之一。傳統果園,掛果樹定干常設于鋼絲下20-30厘米,這使得結果部位偏高,基部無芽,迫使結果逐年向外。新建園應調整定干至鋼絲下50-60厘米,據估算,每降低10厘米定干高度,可顯著提升約500公斤的產量,有效遏制外移趨勢。
二、強化內堂預備枝管理。內堂枝的忽視是導致結果外移的另一重要原因。果農應重視內堂預備枝的培育,通過冬季重剪生長勢好、部位低的枝條,促其發枝而非掛果,從而增加低位結果母枝數量,減緩外移速度。此策略應連年實施,以鞏固效果。
三、合理控制結果時間。過早結果亦是加劇外移的因素。定干后次年,若結果母枝留枝過長、過早掛果,會導致基部純花芽無發枝能力,加速外移。因此,應推遲結果時間,待樹體枝條數量充足后,再適度掛果。同時,冬剪時短截結果母枝(30-40厘米),促進多發枝,以樹體成型為主,逐步改善內堂枝弱、外移嚴重的問題。
四、應用人工催芽、催枝技術。根蘗枝嫁接:利用根蘗枝在春季距地面50厘米處嫁接,冬剪時定干于鋼絲下50厘米,促進旺枝生長,實現前后兼顧的掛果與發枝,加速樹冠恢復。
皮下插接:在內堂架向下50厘米處進行皮下插接,針對光禿嚴重區域,可接多個接穗,冬季重剪新枝,次年不留花,待枝條成熟后替換老枝,構建新樹勢群體。
隱芽點激活:使用氯吡脲(1:50倍)涂抹隱芽點,刺激其萌發。
刻芽與重木傷:對初果樹進行刻芽或重木傷處理,于無萌發芽子上部0.5厘米處操作,以促進芽子萌發,增加枝條密度,從而緩解結果外移現象。
綜上所述,通過調整定干高度、優化內堂枝管理、合理控制結果時間及采用先進的人工催芽、催枝技術,可有效解決獼猴桃結果外移問題,提升果園整體效益與果實品質。
(農藝師李哲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