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市堅持把種業振興作為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推動種苗生產向集約化、自動化、數字化邁進,為農業增產豐收、農村共同富裕激活“芯”動能。截至目前,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7%以上,帶動創造農業總產值超40億元。
      一是聚焦集約化,整合資源擴產能。出臺《深入推進農業“雙強行動”實施意見》,統籌財政資金、用地指標、社會資本等資源要素向種業研發、生產、應用、推廣等方面傾斜。依托市農業經濟開發區、省級農業科技產業園等農業高能級平臺,打造產業優勢突出、資源集約高效、產村深度融合、特色錯位競爭的種業發展格局,如,國家級星創天地崇福農創園,依托花卉特色產業優勢,構建集品種研發、良種生產、市場推廣、科技服務為一體的“育繁推服”種業全鏈條服務,累計引進培育“小蟲草堂”“綠程玫瑰”等花卉類種子種苗企業24家。二是聚焦自動化,聯合研發增動能。為解決傳統育苗“占地時間長、出苗率低、用工量大”三難問題,聯合中國農科院、浙江大學等院所,自主研發智能環境控制系統、智能灌溉系統、智能物流苗床、自動嫁接機器人等育苗設備,相較傳統人工育苗,運行效率提高3倍以上、勞動力投入降低80%以上、農資能耗節省50%以上。如,1臺智能精播機每小時可完成300盤播種量,相當于4臺傳統播種機工作量,實現種苗嫁接成功率高達95%,帶動全市農業科技進步率突破71%。三是聚焦數字化,融合技術提效能。引進安信種苗、中科康成兩大數字育苗工廠,實現基質培育、催芽播種、日間管理、秧苗定植等數字化管控,通過自動巡檢機器人、數字孿生技術預測種苗嫁接試驗結果,輔助選種育種。已培育嘉紅100等新品種20個,相較人工選種育種,用工量減少37%以上。如,運用數字種苗管理系統,1個人可以完成一個溫室大棚300萬株種苗所有的管護作業,而同樣規模的傳統育苗則需要約50名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