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確保糧食安全是我國的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根本。種業被稱作農業的“芯片”,作為農業生產產業鏈的起點,是我國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這意味著抓住了種子,就抓住了糧食安全的關鍵。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從農業科技領域來看,生物育種正在成為關鍵技術之一。
國家高度重視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從“十二五”規劃到“十四五”規劃,我國均堅持大力發展種業發展,推進生物育創新和產業化應用,建設育種基地,推動種業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根據國家發改委《“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發展現代種業等7項建設工程,推動生物育種,完善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設,加快構建商業化育種創新體系。政策主要內容如下:

生物育種是利用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等方法原理,利用轉基因、基因編輯、全基因組選擇和合成生物學等技術,培育生物新品種的過程。生物育種技術體現著當代生物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應用。
生物育種技術位于產業鏈上游環節。前瞻產業研究院通過對種子產業進行剖析發現:行業上游種子研發機構包括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隆平高科等;中游種子生產企業主要包括隆平高科、登海種業、豐樂種業、萬向德農、荃銀高科等;下游種植業企業主要包括東方集團、宏輝果蔬等,林業企業包括福建金森、平潭發展等。

種子產業鏈可以具體細分為育種、制種以及銷售,即育、繁、推三個環節。從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使我國種業的三個環節非常獨立:由科研院所負責育種,由種子企業進行制種,最后由各地種子站進行銷售。但自2000年種子法出臺后,上述情況稍有改變,產業分工不再那么明確。其中,育種環節為產業鏈核心,品種的知識產權以及育種研發能力為環節核心要素。此外,銷售環節的重要性不可小覷。由于種業銷售終端的區域分散和種植戶的信息不對稱,經銷商的下游掌控力和議價能力比一般行業要強得多。因而,從產業鏈價值分布來看,銷售渠道環節要分去近50%的利潤。

現代種業競爭,實質上是科研實力的競爭。當下我國在種業上面臨亟待破解的“卡脖子”難題,突破種源瓶頸,打贏種業翻身仗,人才培養和儲備是關鍵。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3月19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并發布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生物育種技術專業正式納入本科專業目錄,專業代碼為090117TK。生物育種正成為農業科技的新希望。
通過企查貓企業數據信息,種子相關上市公司重點布局玉米種子、水稻種子等產品;渠道方面,隆平高科、荃銀高科等國內外渠道均有布局,而北大荒、蘇墾農發等企業主要銷售市場為所在省份,大北農、豐樂種業、敦煌種業等主要在國內布局。

“十四五”期間,我國主要省份也提出了生物育種行業的發展方向,多個省市也在生物育種等方面做出規劃。總體而言,進入2024年下半年,各地政府對生物育種產業的招商引資重視程度更是不斷上升。
那么,當下國內主要生物育種行業中企業分布如何呢?前瞻產業招商小組通過成立時間、注冊資本、企業標簽等多個維度選取了以下30家企業:(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通過前瞻智慧招商系統來看,從生物育種行業的代表性企業布局和已有公開信息分析,注冊資本較高的有隆平高科、墾豐種業、荃銀高科、敦煌種業、豐樂種業等。
生物育種產業龍頭企業案例——荃銀高科
2002年,安徽荃銀禾豐種業有限公司成立,正式開始農作物種子科研、生產經營、國貿等業務一體化運作;2007年,公司成立國貿子公司;2010年,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中國創業板種業第一股”。

荃銀高科系“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農業部首批農作物種子育繁推一體化企業、中國種業信用明星企業”。

據企查貓數據顯示,荃銀高科在新疆、四川、遼寧、湖北、廣西、安徽、江西、上海均布局有子公司,其中,安徽是公司的重點布局地,共擁有12家子公司,主要涉及種子的技術研發和生產經營業務。

根據官網介紹,荃銀高科在國內控股子公司20多家,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4家,良種銷售至全國20多個省(市、區),出口覆蓋20多個國家與地區,種業綜合實力、雜交水稻研發、推廣及海外業務規模均居全國種子企業前2位。

根據202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荃銀高科營收凈利潤同比雙雙增長,存貨明顯上升。截至本報告期末,公司營業總收入41.03億元,同比上升17.54%,歸母凈利潤2.74億元,同比上升17.37%。按單季度數據看,第四季度營業總收入25.49億元,同比上升30.41%,第四季度歸母凈利潤2.63億元,同比上升34.63%。
2023年度,荃銀高科有73個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其中雜交水稻64個,雜交玉米8個,棉花1個;41個新品種通過省級審定,其中水稻17個,玉米15個,小麥9個。
2024年3月19日,荃銀高科有5個新品種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根據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發布《2024年安徽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第一批公告》,荃興114(皖審麥2024T002)、皖農156(皖審麥2024L012)、荃麥157(皖審麥2024L015)、東昌153(皖審麥2024L017)、東昌158(皖審麥2024L013)等品種審定通過。
生物育種行業龍頭企業投融資動向
根據代表性上市企業融資公告,種子行業的上市公司融資手段主要有定向增發。整體來看,中國種子行業上市企業的融資主要用于建設新項目。2022-2023年種子行業代表性企業主要的融資事件如下:

從幾家代表性企業的對外投資目的來看,擴大業務規模、布局上下游較多,例如隆平高科在四川建設子公司四川隆平玉米種子有限公司,提升企業在四川的業務規模。

生物育種行業券商最新研報預判
根據第20屆全國種子“雙交會”上發布最新全國種子供需形勢,2023/24年“兩雜種子”嚴重供大于求。中信證券研報認為,生物育種產業化落地迫近;轉基因技術呈現求穩、求新、求差異化趨勢;除轉基因技術外,還應高度關注其他生物育種技術的研發及應用進展;2023/24銷售季行業競爭激烈,具備品種優勢、預售進度快的企業或有效回避激烈的競爭;中長期來看,行業集中度也有望持續提升,有利于種業長期高質量發展。建議積極配置種業與生物育種板塊。
2024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指出,強化農業科技發展,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意見》指出,要完善聯合研發和應用協作機制,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選育推廣生產急需的自主優良品種。此外,提出要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增強農業科技水平、推動生物育種擴面提速,一方面可以使我國的糧食供給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國糧食研發的綜合競爭力,轉基因技術有望穩步推進。因地制宜,鄉村振興穩步推進。對此,東莞證券發布一篇農林牧漁行業的專項研究報告,報告預計我國將持續推動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今年擴面提速生物育種的用詞更顯政策對推動技術發展的重視,轉基因技術有望穩步推進。
2024年4月,農業農村部召開農業生物育種重大專項推進會暨技術管理體系大會。會議強調加快推進農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突破性成果研發應用,科技部相關司局充分肯定生物育種重大專項在踐行新型舉國體制方面進行的積極探索以及在戰略性物種方面取得的階段性進展,要求進一步強化行政指揮線和技術指揮線,健全跨部門協調機制,強化任務協同和政策保障,加強關鍵節點考核和評估監督。對此,國盛證券發布一篇農林牧漁行業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轉基因種業和良種競爭環境改善從總量和格局上助力龍頭公司打開成長,該券商看好轉基因價格及滲透率,轉基因技術將使得行業格局有望大幅改善,龍頭公司有望借此新技術快速搶占空白市場,市占率快速提升,重視以轉基因玉米種業為核心代表的種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