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一批來自瑞士的小麥種子運抵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在海口海關所屬三亞機場海關監管下順利入境。這批種子是三亞鳳凰國際機場進境植物種苗指定監管場地改擴建后進境的首批植物種子,標志著海南口岸植物種子種苗進境通道正式恢復。
據了解,該批種子由三亞崖州灣創新發展中心有限公司申請進口,用于申請國際種子檢驗協會(ISTA)實驗室能力驗證。
“三亞鳳凰國際機場進境植物種苗指定監管場地恢復運營后,海南本地需要的種子種苗可以直接從三亞鳳凰國際機場進境,通關更便捷,為我們做好后續的實驗室工作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三亞崖州灣創新發展中心有限公司ISTA實驗室負責人張馨怡說。
為加快恢復三亞口岸種子種苗進境,三亞機場海關全流程跟蹤指導三亞鳳凰國際機場進境植物種苗指定監管場地改擴建工作,于近日經海關驗收后啟用,為植物種子種苗進境提供基礎設施條件。
三亞機場海關副關長施衛旭說:“針對種子種苗通關時效性要求高的特點,我們開通進境種子種苗通關‘綠色通道’,實現進境種子種苗高效驗放,快速提離。”
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打通海南口岸植物種苗進境通道可為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據介紹,該批種子的后續使用將在海口海關所屬三亞海關的監管下進行,為有效防控生物安全風險,海關已對企業實驗室管理體系、質量控制體系、硬件條件等進行了全方位的考核評估。
三亞海關查檢科科長陳淑娟說:“在實驗室開展監測期間,我們將采取定期監管與抽查監管相結合方式,督促企業全程落實防疫要求,確保形成監管閉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