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高溫強光天氣的影響,無論是處于結果盛期還是剛定植不久的番茄,會出現生長異常的情況,表現在果實腐爛、莖稈拔節長、莖稈有裂口等方面。建議菜農做好以下管理,助力番茄輕松越夏。
莖稈開裂 病害侵染
通常情況下,植株莖稈開裂主要有兩個原因,一種是機械損傷。當莖稈含水量較大,或者偏施氮肥時,遇到溫度或濕度劇烈變化,亦或是在進行吊蔓、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時,造成莖蔓扭曲,使得表皮開裂。
另一種是芽枯病,多為缺硼所致。以番茄芽枯病為例,芽枯病發生部位一般在植株第二、第三穗果的著生處附近。發病植株腋芽處出現縱縫,形成裂痕,呈豎“一”字形或“Y”形,又稱“開天窗”。芽枯病發生嚴重的植株,生長點枯死不再向上生長,而是出現多分枝向上長的情況,導致受害植株生長緩慢,生長不齊。
對于由機械損傷導致的莖稈開裂,菜農在進行農事操作時,動作要輕、要緩,最大限度地避免莖稈受損。
而芽枯病導致的莖稈開裂,可通過均衡施肥提高莖稈韌性來預防。如底肥中盡量不要選用氮含量高的畜禽糞肥,防止植株出現旺長,導致莖稈含水量高、表皮韌性差。因此,底肥可選用商品有機肥、低氮型復合肥,蔬菜生長期間追肥應根據蔬菜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規律,合理調整用肥種類,確保均衡施肥,尤其是氮肥的增減要適宜。同時,還需注重及時補充硼鈣鋅鐵等中微量元素肥,間隔15天噴施一次,可結合噴藥或澆水同步進行,提高莖稈表皮韌性,也可混加細胞分裂素,促進傷口愈合。
控水過度 臍腐病高發
當前,部分大棚番茄臍腐病高發,與菜農控水過度有很大關系。臍腐病多是因缺鈣導致的,當土壤中缺鈣或根系受傷等造成鈣吸收受阻,引起臍部細胞生理紊亂,就會出現臍腐病的癥狀。
感染臍腐病的番茄已經失去商品性,建議菜農及時將其摘除,并合理澆水,避免土壤干旱。果面上及時噴施含鈣的葉面肥,提高果面的抗逆性。臍腐病在高溫、干旱的環境下易發生,建議菜農在拉大放風口的前提下,通過設置遮陽網、噴灑降溫劑、操作行內覆蓋作物秸稈等措施來降低棚內的溫度。
病毒病偷襲 果面長“疙瘩”
目前,不少番茄的幼果顏色不均,摸起來凹凸不平,新葉失綠黃化,這是病毒病危害導致。病毒病屬于系統性病害,可造成葉片、莖稈、果實等多個器官生長異常,并且具有傳染性。提醒菜農,要全程做好病毒病的防治。
防治病毒病,增強植株抗性應該放在第一位。緩苗后,就要加強根系的養護,適當蹲苗促壯,避免徒長,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在控肥方面,要減少氮肥的用量,以防植株徒長。同時,可噴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的功能型葉面肥,如磷酸二氫鉀、海藻酸、氨基酸、甲殼素類葉面肥,既能平衡植株生長,又能增強植株抗逆性。
田間農事操作是造成病毒病傳播的一個重要方面,菜農在給番茄進行吊蔓、整枝、打葉等操作時,動作要輕,盡量避免造成傷口。一旦發現發病植株,要做好標記,管理完其他健株后再來管理病株,最好將病株拔除帶出棚。高溫季節,菜農要定期噴灑寧南霉素、鹽酸嗎啉胍、氨基寡糖素等藥劑,預防病毒病的發生。
除此之外,高溫干旱的環境條件,特別適宜蔬菜病毒病的發生。所以,在越夏番茄管理中,就要想盡辦法避開高溫干旱的條件。建議菜農要及時澆水,不要讓番茄過度干旱。對于棚內溫度過高的問題,一是可以在棚外設置遮陽網、噴灑降溫劑等遮陽措施;二是在中午前后溫度較高時,可以噴灑清水或在水渠內灌滿清水,都能起到很好的降溫效果;三是有條件的棚室,可以安裝噴淋設備。
莖稈細
控旺方法要靈活
目前,一些剛開始坐果的番茄普遍存在莖稈細、拔節長的情況,這是典型的徒長表現。當前季節,夜溫高、晝夜溫差小,是番茄徒長的重要誘因,菜農應盡可能降低夜溫,同時,結合控水、控肥措施,調控植株長勢。番茄剛開始坐果時,菜農還可采取以果控棵的辦法,后期視植株長勢,再適時將其疏除。
(本組內容由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董文蘭參考《北方蔬菜報》《中國蔬菜》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