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寧夏農林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研發項目“利用新型生物技術改良寧夏小麥白粉病抗性與品質研究”項目取得多項突破,獲得了一批農藝性狀優良、白粉病免疫和條銹病高抗的小麥新品系;進一步培育出高抗白粉病和條銹病新品種“寧春66號”和高產優質新品種“寧春63號”。其中,“寧春63號”新品種已經通過國家初步審定。
據悉,此項研究在國內首次創制了兩類小麥—高大山羊草染色體臂發生重組的新材料,成功將高大山羊草中攜帶的優質高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和低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分別轉入了小麥中,獲得了一批農藝性狀優良的新材料,面包烘烤品質測定發現,新材料面包體積增大,細膩程度更好,對面包品質改良效果明顯。
其次,構建了小麥高效轉化技術體系,尤其成功轉化了“寧春4號”等遺傳轉化率低的頑拗型小麥品種,突破了小麥遺傳轉化中對基因型的依賴性難題。項目還通過基因編輯首次創制了新型小麥單倍體誘導系,實現了小麥單倍體植株可視化鑒定,提高了小麥單倍體育種效率。
項目成果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雙方科研人員利用分子標記和回交育種策略,將源自簇毛麥中的Pm21抗白粉病基因轉入了“寧春4號”“寧春47號”和“寧春50號”的遺傳背景中,獲得了一批農藝性狀優良、白粉病免疫和條銹病高抗的小麥新品系,進一步培育出高抗白粉病和條銹病新品種“寧春66號”和高產優質新品種“寧春63號”,在寧夏灌區及內蒙古、新疆和甘肅等周邊春麥區具有較大的推廣前景。
此外,培育的新材料在小麥品質育種中將發揮重要作用,有望培育出優質強筋春小麥新品種;開發的分子標記將有利于將簇毛麥和高大山羊草中更多有益基因轉移到小麥中,創制抗病、抗逆小麥新材料;建立的小麥單倍體誘導技術和創制的單倍體誘導系將實現小麥雜交后代材料基因型的快速純合,大大縮短育種年限,加快小麥新品種培育進程;獲得的轉基因新材料和基因編輯新材料含有目前小麥種質資源中較為匱乏的優良性狀,為小麥遺傳改良提供了材料儲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