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種植條件下,長江中游地區種植的西瓜,6月中旬以前都不能上市,但是,在武漢市蔡甸區,當地瓜農通過設施大棚種植的西瓜,卻提前半個月就迎來了第一批“吃瓜群眾”,我們一起到現場去了解一下。
5月24日,在武漢市蔡甸區侏儒山街道薛山村的逐夢田園生態農業合作社,來自武漢市涉農部門和科研單位的專家,以及武漢各區的種植大戶,走進設施大棚內,認真查看西瓜長勢,仔細了解西瓜新優品種及配套栽培新技術。
一畝地的西瓜能夠產生2萬多元的產值,得益于王敏應用了西瓜新優品種以及配套栽培新技術。脆甜可口的大西瓜是蔡甸的地標產品,2022年,武漢市農科院選派科技特派員,常年駐點蔡甸區,幫助當地西瓜產業提檔升級。科研人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過去瓜農種植的大西瓜變成小西瓜。
外形變小,重量變輕,只是完成了西瓜品質升級的第一步,針對小西瓜容易開裂,不耐儲運,還有如何增強西瓜甜脆口感等綜合指標,科研人員展開技術攻關,反復不斷地優化品種,先后推出了紅瓤的武農8號和黃瓤的T14兩個小果型西瓜品種。
好品種要產生高效益,還需要配套栽培新技術。結合設施大棚,科研人員改變過去西瓜爬地種植的模式,實行吊蔓栽培,通過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應用水肥一體化和綠色防控,通風增溫增光技術,不僅提高了西瓜的單產和品質,還讓西瓜提前了半個月上市。(記者 楊晗 袁勇攀 通訊員 宋晶 瞿久紅 編輯 程天潔 編審 涂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