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四川省三臺縣永明鎮團緣村1組,一望無垠的麥田里機器聲隆隆,3臺收割機在麥田中來回,大半天時間就收割了上百畝,脫粒后的小麥則由小型農用運輸車運至麥倉。
當天,四川省農村科技發展中心組織省內有關專家,對團緣村240畝國審小麥新品種“蜀麥133”進行現場考察,并隨機選擇集中連片的田塊,用收割機進行了實收測產。下午,測產田塊喜訊傳來:經專家組驗收,“蜀麥133”實收面積104.86畝,實測水分含量10.14%,按13%標準含水量折算畝產為590.6公斤。專家組一致認為,“蜀麥133”田間表現整齊一致,成熟落黃好,品種特性得以充分展現。
據了解,“蜀麥133”是妥妥的“四川造”小麥品種,它由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育成,2022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是川農大小麥研究所的第二個國審小麥品種,具有“白粒、高抗、多抗、高產、廣適”等特點。
“小麥高產豐產,就是再辛苦也值得!同時也說明這個小麥品種確實好,今年我們的田間管理也很到位!”永明鎮萬家旺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偉介紹,專合社今年種植小麥1300畝,其中“蜀麥133”240畝,該品種于去年10月底機播,栽培管理措施按當地大面積生產進行,完全成熟后,未見條銹病、赤霉病,未見穗發芽。
“平均畝產突破590公斤,遠高于綿陽當地小麥生產平均水平,高產、穩產、多抗的特性再次得到檢驗。”“蜀麥133”選育者、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教授伍碧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對規模化生產的“蜀麥133”進行實收測產,有利于充分了解其田間表現,對規模化種植與大面積推廣該品種有重要參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