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國鳳)為更好地發展全國鹽堿地特色優勢作物的種質創新與應用,搭建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融合發力的產學研用平臺,近日,“鹽堿地特色優勢作物(糧食)種質創新與應用”高級研修班在寧夏舉辦。
此次培訓歷時5天,按照高水平、小規模、重特色的要求,研修班采取主題報告、專題研討、學術交流等多種方式展開。與會專家分別圍繞“大國糧食安全”“河套灌區鹽堿地作物種質創新與特色產業技術”“堅持‘以種適地’與‘以地適種’相結合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主要生物育種技術及其在小麥遺傳改良中的應用”進行培訓演講。
寧夏大學終身教育學部部長劉明說:“這種高校、企業等多部門共同參與、協同創新的模式,不僅極大地豐富了研修班的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更為鹽堿地改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科技動力。通過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寧夏鹽堿地改良工作正逐步邁向科學化、規范化、高效化的新階段,為當地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通過此次培訓,不僅提升了學員對鹽堿地特色優勢作物種質創新與應用的認知和能力,也為寧夏乃至全國的鹽堿地改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