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作為農業大省,湖北正加大人工智能在育種領域的應用,幫助企業大幅提高育種效率。
想被認定為一顆好種子,首先要通過“體檢”。眼前這臺“考種機”可謂是火眼金睛,能輕易看透每一粒種子的優缺點,短短一分鐘,就能得到上百顆種子的個數、長度、寬度、面積等數據。
武漢谷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葉軍立:“考種主要是通過一些光學成像的技術,來實現對我們種子,像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等,種子相關的一些物理性狀和品質性狀進行測量,像傳統的考種,一個工人一個星期干的活,我們的設備可能一上午就干完了。”
提高的不只有速度,還有數據的精確度。通過內置算法的處理,以往人工考種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失誤,得到了有效避免。
武漢谷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葉軍立:“我們考種設備,目前在全國乃至全球,這種產品專利技術是我們獨一無二的。既能非常全面地獲取種子的所有性狀,也能在很短的高效的時間內,實現數據特征的統一化,就是歸集和分析獲取。”
目前,這個系列的考種設備已經覆蓋了全國80%的地區,應用單位達150家。
除了先天“身體棒”,在生長階段各項指標合格,才算真正的好種子。眼下,種子生長過程的持續觀察,也實現了機器換人。在華中農業大學作物表型中心的實驗基地里,這套“作物植株表型檢測系統”,搭載了可見光成像、紅外成像、高光譜成像等多個種類的感應器,沿著軌道來回一掃,就能完成各種作物的表型數據采集。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表型中心副教授宋鵬:“這種自動化的技術和裝備以及數字化的數據解析方法,能夠自動地、智能地去提取作物生長過程當中的一些信息,為我們的作物育種提供基本的數據保障。”
現在,這套系統,還被搭載在“田間表型機器人”身上,能靈活進出水田、旱地,采集植物數據。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表型中心副教授宋鵬:“會極大地提升我們育種工作者在作物功能基因改良方面的一個效率和效果。”
(長江云新聞記者 汪蓉 趙文華 郭裕銘 張項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