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縮病是玉米苗期最嚴重的病害,5葉之前易感,10葉之后抗性增強,所以,苗后的莖葉處理防治,應在5葉期之前完成,且越早越好。
一、癥狀
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感染發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葉(在華北,玉米出苗至5葉期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為感病期,即可顯癥。
發病伊始,在心葉基部及中脈兩側產生透明的油浸狀褪綠虛線條點,逐漸擴及整個葉片。
病苗濃綠,葉片僵直,寬短而厚,心葉不能正常展開,病株生長遲緩、矮化。
9至10葉期,病株矮化現象更為明顯,上部節間短縮粗腫,頂部葉片簇生,病株株高不到健株一半,多數不能抽穗結實,個別雄穗雖能抽出,但分枝極少,沒有花粉;果穗畸形,多不結實;葉片背部葉脈上產生蠟白色隆起條紋,用手觸摸有明顯的粗糙感。
二、傳播途徑
粗縮病毒可以在大麥、小麥和禾本科雜草看麥娘、狗尾草等植物上越冬,也可在傳毒昆蟲灰飛虱體內增殖和越冬。
灰飛虱主要在麥田、綠肥田和雜草根際越冬,第二年玉米出苗后,粗縮病毒借灰飛虱傳染到玉米苗及雜草上,輾轉傳播危害。
玉米播期和發病關系密切。玉米5葉期前易感病,10葉期以后抗性增強,即使受侵染發病也輕。如果玉米出苗至5葉期時,與傳毒昆蟲遷飛高峰相遇,往往會發病嚴重。
三、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① 選擇安全播種期,避開玉米感病葉齡期,夏玉米在一代灰飛虱成蟲遷移盛期以后播種,最好在麥收過后播種玉米。
②及時處理病株。及時拔除田間病株,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
化學防治
① 藥劑拌種。每100公斤玉米種子用噻蟲嗪25%含量125至150克拌種。
②苗期防治。在灰飛虱蟲量高、粗縮病常年發病重的區域,玉米苗期及時用藥防治灰飛虱。
每畝可用40%毒死蜱乳油60毫升,或50%混滅威乳油100毫升,或5%銳勁特懸浮劑30毫升,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30克,每隔5~7天防治一次,連續防治4次。
及時除草
灰飛虱具有趨綠性,尤其是田間雜草較多情況下,灰飛虱的基數往往大,攜帶病毒多,對玉米幼苗危害也較為嚴重。
同時,玉米田雜草種類多,密度大,生長速度快,與玉米苗爭水爭肥嚴重,一定要及時鏟除,才能確保玉米幼苗健壯生長。
可在玉米苗后3~5葉期,及時噴施苗后除草劑。
溫馨提示:
莖葉處理之外,種子拌種包衣,是防治玉米粗縮病的另一有效途徑,必要時可在播種前二次包衣。
晚春和早夏播種(5月20日前后),是玉米粗縮病的高發期,應盡量避開。雜草偏多、以及果園和林地附近的地塊,也應加重和提早防治。
玉米的苗后除草和粗縮病的防治,在時間上可能有一段重疊期。原則上說,粗縮病的防治不應晚于苗后除草最佳適宜期(3-5葉期)。除草和防病建議分開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