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024中國種子(南繁硅谷)大會圓滿閉幕,大會組委會認真總結,形成了《2024中國種子(南繁硅谷)大會總結報告》,現予以印發,供交流學習。
2024中國種子(南繁硅谷)大會總結報告
3月16日-20日,2024中國種子(南繁硅谷)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海南三亞成功舉辦。大會堅持“中國種業振興 南繁硅谷崛起”主題,舉辦了1場主旨報告會、15場專題報告會。1位副國級、14位省部級領導、11位院士,192位報告嘉賓,還有來自7個國家的9位外賓出席,現場報到2106人。規格高、陣容強、氣勢大、氛圍好,再次開成了中國種業界的群英大 會、博覽大會、共享大會、引領大會和世界種業界的中國大會。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大會由中國種子協會、海南省農業農村廳、三亞市人民政府、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4個單位共同主辦,中國種子集團(先正達集團中國種業)、大北農創種科技、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大會設置開幕式、報告會、成果展覽、品種田間展示、“好吃玉米、南瓜、辣椒、番茄”評選推介活動五個板塊內容。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武維華,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劉小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祁斌,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焦健,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周紅波,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胡云,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過建春,安徽省政協副主席馬傳喜和農業農村部、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單位的有關領導出席大會。武維華副委員長對大會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更高期待。他指出,舉辦中國種子(南繁硅谷)大會是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的具體舉措,為引領種業科技創新,促進種業產業鏈融合,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搭建了重要交流合作平臺。希望大會越辦越好,真正成為促進種業創新,展示種業成果,推動種業合作的平臺,為南繁硅谷建設和種業振興做出積極貢獻。
大會有如下幾個亮點:一是展示了種業振興行動三年打基礎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大會宣傳片、領導講話致辭、企業成果展覽和品種田間展示等都從不同角度宣傳、肯定、展示了種業振興行動“三年打基礎”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增強了大家對種業振興的信心。二是報告內容覆蓋了種業全行業。報告會包括了農作物種業和畜禽、水產種業,再次實現種業產業全覆蓋。三是探討了產業鏈融合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研討涉及到了從種質資源的深度鑒定到水稻、玉米、大豆、馬鈴薯等品種創新,從種子繁育到生產、加工和貿易等所有環節。四是拓展了國際化元素。引入由國際種子聯盟主辦、中國種子協會和中國種子貿易協會承辦的國際植物育種創新圓桌會議,國際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起交流全球基因編輯技術進展及監管政策。五是突出了南繁特色。剛剛發布的《國家南繁硅谷建設規劃(2023-2030年)》成為大會的熱點議題,對如何加快規劃實施作了深入研討。
二、主要成效
經過主辦單位和與會人員的共同努力,大會取得了預期成效:
(一)信息發布顯示窗口效應。發布了進一步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的有關政策、“人民法院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2023年種業十件大事”和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農業與食品展區農作物種業專區等信息,推介了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南繁硅谷建設政策和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公布了2023年初次獲評中國種子行業信用評價AAA信用等級企業、“2023年尋找高產玉米品種”、“2023水稻品種‘噸糧田’創建”和“好吃”系列評選等活動結果。
(二)成果展示顯示園區效應。有261家參展單位的2322個品種亮相在展示基地。近5000平方米的展覽集中展示了崖州灣科技城建設、海南農墾南繁發展、40多家企業和單位的種業創新成果,以及服務于種子行業的生物技術、智能裝備等科技成果。
(三)項目合作顯示平臺效應。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與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簽訂了共建商事仲裁合作機制等協議。先正達集團中國種業與科研院校簽訂了耐鹽堿小麥、大豆品種等企科合作項目,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山東登海、河南豫玉就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落地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大北農聘請“未來農業創業導師”并簽訂了合作協議。崖州灣科技城在大會上正式啟動了智慧南繁CRO綜合服務平臺,中種集團牽頭的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也在大會上揭牌。
(四)報告建言顯示講堂效應。大會由李家洋、萬建民、蓋鈞鎰、謝華安、張洪程、錢前、楊維才、許為鋼、李付廣等192位報告專家圍繞中國種業振興、南繁種業崛起主題,聚焦發展種業產業鏈、生物育種產業化、未來農業產融等領域,分享研究成果、展開交流研討,形成了不少很有見解的建議(見附件2)。
(五)國際交流顯示圓桌效應。國際植物育種創新圓桌會以開放的形式,首次作為大會的專題報告會呈現,幫助中國種業同仁更好地了解全球基因編輯技術進展和監管政策等情況,為借鑒國際經驗,開展合作交流創造了圓桌互動效應。
(六)精神傳承顯示陣地效應。大會首次設立了講述“南繁故事”議程,由袁隆平先生的學生鄧華鳳(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講述“袁隆平與南繁”的生動故事,展演了《南繁硅谷傳奇》電影,播放了“南繁硅谷之歌”,激勵南繁人為南繁事業接續奮斗。
大會期間,涉“中國種子大會”的媒體報道超37714篇(條),較上一年增長超200%。其中,新華社214篇,人民日報30篇,央廣網137篇,中國新聞網269篇等。直播宣傳觀看量超4000萬次,其中中國三農發布、三農頭條、農視網、瞭望、農民日報網上直播號等主流平臺直播量均超過200萬次。從單篇來看,新華社發布消息稿和最高法知識產權案例發布等信息,被全國270家媒體轉載印發。
三、工作體會
回顧大會的籌備和舉辦歷程,我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統籌謀劃,完善工作機制。大會組委會設置常態化,各主辦單位配合默契,籌備工作推進有序,先后舉辦了4次推進活動。中國種子協會全力以赴,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統籌安排,三亞市委、市政府周密部署,海南省農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傾力做好田間品種展示工作。
(二)把握節點,做到與時俱進。按照國家有關要求,規范化履行大會報備程序,更改大會名稱,調整研討方式,增加企科合作、未來產融對話等有關增強新質生產力,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的報告會內容。
(三)開放合作,擴大“磁場效應”。加大地方政府、種子協會、種業企業與大會的融合程度,打造成為了政研企各方參與的全國性會議平臺,形成了共建平臺、共商大事、共謀發展的良性循環的會議生態,“磁場效應”得到進一步擴大。
(四)雙輪驅動,拓展市場功能。大會在原有政府部門主導、企業廣泛參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市場化程度,邀請企業參與大會協辦,增強企業參與度,拓展了市場化功能。
(五)集中辦公,提高工作效率。在大會舉辦前的三個星期,中國種子協會所有人員和其它主辦單位及南方農村報社的有關人員集中在一個會議室實行集中辦公,加快了信息溝通、問題商討、措施應對、工作落實和任務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辦會水平。
四、明年設想
明年是種業振興行動五年見成效和南繁硅谷規劃實施進程中的關鍵一年,要更加注重大會報告內容的新穎性、形式的互動性、組織的規范性和服務的有序性。明年大會將繼續堅持中國種業振興、南繁硅谷崛起這一主題,籌備舉辦2025中國種子(南繁硅谷)大會。
(一)2025中國種子(南繁硅谷)大會擬于3月23日至26日舉辦,3月22日報到。
(二)圍繞種業振興行動“5年見成效”和國家南繁硅谷規劃實施,深入研討推動種業產業鏈融合、新質生產力增強和種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主旨報告會和專題報告會方案。
(三)大會將更加突出南繁特色,解讀南繁政策,講述南繁故事,展示南繁成果,以南繁硅谷建設為主題拍攝制作大會宣傳片。
(四)進一步增加國際化元素。繼續爭取國際植物育種創新圓桌會列入大會議程,啟動2027年世界種子大會申辦工作。
(五)把品種展示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強品種田間展示功能,將“好吃”品鑒評選系列化、系統化。
(六)堅持集中辦公制度,加強統籌協調,加快信息溝通,提高辦會水平。
附件:1.2024中國種子(南繁硅谷)大會主要嘉賓報告清單
2.2024中國種子(南繁硅谷)大會對種業發展的建議
2024中國種子(南繁硅谷)大會組委會
2024年4月1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