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春播第一耬”暨推進糧食生產工作現場會在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狼山鎮光明村萬畝小麥示范園區舉行,拉開了全區春播生產的序幕。
“開播!”隨著臨河區狼山鎮光明村黨支部書記、糧食種植大戶郭成剛一聲號令,農機手駕駛著播種機奔向沃野,伴隨著機械轟鳴,犁刀入地,一粒粒小麥種子被覆進土里。
“我家1000多畝地,采用水肥一體化種植小麥套玉米。”狼山農場八分場種植大戶鄔子林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今年我和當地龍頭企業以每斤1.8元的收購價格簽訂了小麥種植訂單,預計小麥畝產600多斤,玉米畝產1800多斤,加上政府針對千畝以上種糧農戶,每畝補貼400元,畝均效益預計可達3000元以上。”
據悉,巴彥淖爾市繼續推進小麥補貼政策,提早下達大豆玉米生產者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釋放重農抓糧信號,增強農民種糧信心。鼓勵各旗縣區整合各類補貼解決小麥補貼資金,進一步提升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的積極性。
“補貼是10000畝以上不低于去年的600元。這樣每畝地預計收入2000多元,再加上補貼就是每畝地預計收入2600元左右。”郭成剛說。
“今年,套區小麥種植面積55萬畝,糧食播種面積增加到610萬畝以上,全市農作物總播面積1220萬畝。我市將繼續大力實施‘優質高效增糧’,在‘特’和‘優’上下功夫,打造精品,推進種植業綠色高質高效發展。”巴彥淖爾市農牧局種植業科科長李東偉介紹。
據悉,巴彥淖爾市計劃推廣包括以小麥為畝田的間套復種、玉米密植技術等10項“噸田”技術,實現糧食增產增收。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油基地,巴彥淖爾市今年提出“穩糧、優經、強設施、提單產”的種植業結構調整思路,總播面積穩定在1220萬畝左右,計劃落實糧食種植面積610萬畝,其中,河套灌區小麥種植面積55萬畝。
今年,內蒙古緊緊圍繞“穩面積、提單產”任務目標,落實糧油等主要作物整建制單產提升行動,全區農作物意向種植面積呈現總播、糧播、油料播種面積“三增”態勢。當前全區總播意向在1.3億畝以上,糧播意向超過1.1億畝,油料意向超過1000萬畝,均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