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畸形花

畸形果
一大茬蔬菜,目前正值整個生長過程中的“壯年”,既需要較多的營養促進開花坐果,也需要提前預防病害,保證植株健壯生長,這樣才能獲取更高的產量和效益。
調控好棚室環境花果“安心”長
一是溫濕度要適宜。一般白天溫度控制在30℃左右,夜間溫度不低于13℃。當前,晴天的中午前后光照強、溫度高,菜農可通過適當拉大放風口或延長放風時間來調節棚內溫度。夜溫的調控,可通過天氣情況將保溫被覆蓋物晚拉早放,保持上半夜溫度不低于20℃,下半夜溫度在15℃左右是比較合理的。遇到寒流時,可點燃大棚增溫塊等臨時加溫,平時可加厚棚墻、設置套棚膜、加蓋浮膜等措施,提高棚室保溫性。降濕主要是通過拉放風口、鋪設地膜、操作行間鋪設稻殼或碎稻草等有機物的措施來進行。
二是增加棚內光照。冬季光照時間短,而且連陰天霧霾天較多,為增加棚內光照,促進花芽分化,除了選用透光性好的棚膜,還可通過在棚內懸掛反光幕、安裝補光燈等措施增加光照,保證花果正常生長。
肥水供應充足花多果周正
植株進入花果期后,養分需求量大。為花果期的蔬菜補充養分,大量元素是“主食”,不可或缺,菜農應根據棚內所種植的蔬菜種類,選用不同配比的水溶肥,如番茄、彩椒等茄果類蔬菜,花果期需鉀量較大,應以沖施高鉀型水溶肥為主。若種植的是黃瓜、苦瓜等瓜類蔬菜,因瓜類蔬菜氮磷鉀需求比例相對均衡,花果期應以平衡型水溶肥為主,并與高鉀型水溶肥交替沖施,滿足果實生長及膨大所需養分。除大量元素水溶肥外,還要增加鈣、鎂及硼、鋅、鐵等中微量元素的補充,確保植株營養平衡。特別是在花芽發育、開花及幼果膨大過程中,要注重硼鈣等中微量元素的補充,堅持“花前補硼,花后補鈣”,即開花前7-10天噴施硼肥,花后5-7天噴灑鈣肥,不但促進開花,而且還能提高果皮韌性,減少軟果、皴皮裂果等現象發生,利于形成精品果。
化學養分充足了,有機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也不能少。如海藻酸肥料,甲殼素肥料,微生物菌劑等,這些功能型肥料不但能夠改良土壤,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也利于果實中碳水化合物形成和糖分的積累,調節糖酸比,讓果實口感濃郁,風味更佳。試驗表明,長期施用有機肥、微生物肥料,作物口感明顯提升,尤其是晝夜溫差大的時候更明顯。
及時整枝減消耗持續開花多坐果
花果期,菜農一定要及時整枝,同時也要根據植株長勢進行疏花疏果,及時去掉各類畸形花、畸形果、枝杈等,減少養分消耗。若前期畸形果很多,也不能心疼留下,要做好后續管理,減少下部畸形果的營養消耗,促進上部果穗多留果,加速果實提早膨大,確保后期產量。
為避免留果過多誘發植株出現早衰,留果應根據植株長勢來定。長勢健壯的植株,可適當多留果,長勢偏弱的植株,點花留果要輕、要少。若植株長勢很弱,一定要少留果,甚至不留果,先促進植株生長,培育壯棵,再點花留果。遇到不良天氣,光照弱,植株不能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根系吸收養分的能力也降低,建議植株適當少留果,為植株“減負”,避免早衰。
病害早預防花美果靚品質好
冬季低溫寡照,棚內濕度大,很容易誘發各種病害發生。為防止病害侵染花朵和果實,提前預防病害很重要。病害發生前可噴灑殺菌劑預防病害。一般來說,預防病害時要選擇殺菌譜較廣的保護性殺菌劑,如百菌清、代森錳鋅等。
與化學農藥相比,生物農藥安全性高、持效性長。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生物農藥主要有細菌、真菌、病毒、農用抗生素四大類。細菌類生物農藥常見的有枯草芽孢桿菌、蠟質芽孢桿菌、熒光假單孢桿菌等;真菌類如白僵菌、綠僵菌、木霉菌、淡紫擬青霉、輪枝菌等;病毒類有核型多角體病毒、質型多角體病毒、顆粒體病毒等;農用抗生素是目前使用面積最大、防效最顯著的一類生物農藥,主要包括井岡霉素、阿維菌素等,廣泛用于細菌、真菌性病害以及蟲害的防治。
發病后及時噴灑化學藥劑。常見的花果病害有疫病、灰霉病等。病害發生初期,真菌、卵菌病害可選用氟啶胺、烯酰嗎啉等藥劑;發現細菌性病害,可噴灑噻唑鋅,銅制劑等藥劑。間隔5-7天再噴施一次,鞏固防治效果。防病時盡量不要使用內吸性藥劑。噴灑化學殺菌劑選擇晴朗的天氣,利于藥效發揮,也避免增加棚內濕度。
(綜合《北方蔬菜報》《中國蔬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