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我國最重要的玉米制種基地之一,尤其是伊犁河谷,地理位置與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緯度相同,水土光熱資源好,地理條件獨特,玉米制種天然隔離好,土地連片平整,適合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生產出來的種子商品化程度高,光澤度、發芽率、純度都非常好。“河谷”不同區域可滿足玉米早中晚熟不同品種,特色優勢明顯。近幾年,新疆伊犁(含兵團)的玉米制種面積已飆升到60萬畝左右,顯示出行業對這塊玉米制種寶地的厚愛。
從地形氣候上看,伊犁河谷整體地勢呈東高西低,年積溫從東部那拉提草原的2000℃升高至西部3000℃以上。新疆域內流量最大的河流——伊犁河橫貫其間,年徑流量高達381億立方米。位于伊犁河谷西部的伊寧縣、鞏留縣、兵團四師可克達拉市等地,也因此具備得天獨厚的玉米制種條件。(鞏留縣、可克達拉市在2022年被認定為國家級玉米制種大縣)。相較于張掖,伊犁的隔離條件好、水資源豐富、在規模化和機械化上也更具優勢。
據了解,近年來,伊犁州以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智能化、品牌化、產業化“六化”為導向,推動優質高效種業不斷壯大,制種農作物面積不斷擴大,其中,制種玉米成為全疆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目前,全國各地種子企業相繼進入伊犁。隆平高科、先正達、九圣禾等著手在伊犁河谷布局,登海種業伊犁分公司早在2003年便落戶鞏留縣,目前制種玉米訂單種植規模約10萬畝。
伊犁在玉米制種產量上也具有優勢。兵團62團早在2008年就曾創造玉米制種畝產超1噸的高產記錄,平均制種畝產在700公斤以上,在技術、管理和規模上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伊寧縣的制種畝產在正常年份約550公斤。
當地玉米制種生產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種子企業委托本土代繁企業開展制種,這一模式占較大份額。二是大型種子企業自主開展制種。三是外地代繁企直接與當地農戶對接開展制種。
針對近年來伊犁玉米制種地價高位運行,受玉米制種“地板”上升及“天花板”的下降,以攬地爭利、惡意競爭和行業內耗,損害產業發展,傷害了種業企業和種植大戶的切身利益。落實《種子法》種子備案、生產、經營不嚴肅、不嚴格、不規范,阻礙玉米制種產業等突出問題。
2024年1月16日,伊寧縣政府及農業農村局組織召開了伊寧縣玉米制種管理規范啟動會。會上,審議通過了《伊寧縣玉米制種規范管理實施方案》,內容包括:實行規模授信制度、嚴格企業基地準入制度、建立制種企業收儲保障金制度、實行合同審查制度、實行公開公示制度、實行誠信黑榜制度、完善監督管理制度等17條。并強調,對2024年加強基地管理,建立完善種業市場準入備案機制,全州統籌,防止土地價格飆升亂象;嚴格落實種子生產經營備案工作,發揮行業行政執法監督和協會的統籌協調作用,以規范促管理,以規范促發展,以規范促有序,推動種業振興全面協調可持續;加強土地質量的監控管理,嚴格地膜回收、土地保護工作,為種業發展提供資源保護;嚴格國家農作物制種轉基因政策。目前,新疆還未納入轉基因地域,嚴禁各種業企業、種植大戶觸摸種業行業“紅線”,行業執法部門要與協會一道,同向發力,為規范玉米制種產業發展,打造伊犁河谷玉米制種“黃金谷”核心圈建設!
人勤春來早,功到秋華實。夢想唯有實干,跨越必有非凡。期待伊犁河谷開啟由“自然資源稟賦優勢”向“產業崛起”華麗蛻變的競進大幕,以奔跑者的姿態推進河谷制種“黃金谷”,共謀共迎產業發展的美好明天!













